蒙牛的黃曲霉檢測,到底在哪一步?
蒙牛號稱具有先進的加工工藝與設(shè)備,通過了各種質(zhì)量認證體系。那么,他們的黃曲霉毒素檢測到底在哪一步呢?除非人為下毒,牛奶中的黃曲霉毒素M1幾乎只可能來源于生奶。在后續(xù)的加工中,它不會被引入,而含量還會有小幅降低。因此,正常合理的工藝流程,應該是檢測生奶的黃曲霉毒素指標,不合格就扔棄。只要生奶合格,最終產(chǎn)品中的含量就不會超標,也就沒有必要對出廠前的終產(chǎn)品再檢測一遍。
蒙牛之前也曾說,因為檢測員工"工作失誤",使得一批超標原料進入了后續(xù)的加工環(huán)節(jié)。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流程里會對生奶進行黃曲霉毒素的檢測。那么他們所謂的"還有最后一道檢測程序"是什么呢?把黃曲霉毒素的檢測放在了出廠之前,既不符合國家標準,也不符合其質(zhì)量認證體系,還不符合自己降低成本的目標。那么,他們到底想干什么?或許,蒙牛真的是一個"高標準"的企業(yè),不但檢測生奶中的黃曲霉毒素含量,還要不惜成本在出廠前再檢測一次。如果蒙牛真的是通過這樣"冗余"的步驟來保證安全,或許我們應該對他們肅然起敬。不過,如果把超標的生奶與大量合格生奶混合,也可能使最終產(chǎn)品"不超標"。對于應付檢測來說,這么做完全能夠"成功"。所以,即使是蒙牛真的存在黃曲霉毒素的"雙重檢測",除了前面那種基于"最大的善意"所做的推測外,也還有一種"不懷好意"的推測,即檢測生奶只是一個"程序",并非為了攔住不合格的原料;不合格的生奶同樣會進入下一步,通過稀釋使得最后成品"合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僅僅是根據(jù)蒙牛聲明所做的推測。他們到底在哪一步檢測黃曲霉毒素、如何檢測、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如何處理,我們不得而知。"稀釋超標產(chǎn)品"能夠通過檢測,但仍然是非法的。通過把不合格產(chǎn)品稀釋到大量合格產(chǎn)品中的做法,可以通過檢測實現(xiàn)"達標"。實際上,地溝油要想通過檢測,這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這樣做仍然是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