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綻放》人生有時需要一點自我加持(2)

綻放:聽世界500強企業(yè)女總裁聊聊職場 作者:周憶


可惜我已經完全找不到這篇文章了,慶幸的是找到了之所以寫它的緣由——在1982年第6期的《語文教學通訊》上有我寫的一篇文字:“文章是不好硬‘湊’的,一定要在有東西可以寫,自己又很想寫的時侯才能寫,才寫得好。我上學校念書,每天都要穿街走巷,看見了不少人。我看到有些青年人的打扮:‘長頭發(fā)、低翼角、鼻梁架起茶色鏡、緊身衣、喇叭褲,兩腳登著火箭鞋’成群結隊,招搖過市,引得人們都向他們‘行注目禮’。一次,有一個小伙子來到了我們家,也是這樣一身打扮。我家的‘老夫子’爸爸狠狠地‘克’了他(從前的學生)一頓。他卻嘻皮笑臉地對我說:‘這是美!小妹妹,美,你懂嗎?’我大吃一驚,原來如此!于是,我就想,到底什么是‘美’?我想,美,不是這樣的,因為我所了解的美的、很美的人,都不是這樣的。我要說說自己的想法,我的《淺談心靈美》,就是這樣寫出來的。”說實話,如若沒有找到這個,恐怕連我自己都要以為當時并沒有有感而發(fā),只是應學校要求而草就的了。

這次獲獎讓我贏得了人生第一桶金,這篇文章在當時被諸如《上海青年報》、《解放日報》等多家媒體轉載,每次刊發(fā)就有一筆稿費,于是十塊二十塊的累積下來,差不多也拿到了兩百多塊錢,我就讓媽媽給我存著,考上大學后,我媽拿這錢給我做了一條呢子褲,還給我織了一件寶藍色的毛衣。

最關鍵的,這次得獎讓我看到了一個關于自己“將來的意向”,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根本看不清自己的未來,但在那時我已經在心里對以后有了隱約的期許:覺得日后我從事的職業(yè)一定是跟語言、文字、交流、溝通有關系的。連家里人也說,“妹妹(家里人對我的昵稱)一定不是學理工的,日后一定是干這個方面事情的人?!?/p>

我還記得,拿了獎之后,家里還特別花錢讓我去照相館照了一張相,當時也沒什么好衣裳,穿的高領毛衣還是我爸的一個學生借給我的。但我特高興,算是那個16歲花季得獎的特別紀念罷。第二個對我來講頗為重要的獎是在大一那年拿的,當時我參加整個總參系統(tǒng)(包括所有部隊、院校、各大局等)的比賽,又拿了演講比賽第一名。

我已經忘了那次比賽的主題是什么,只記得當時自己演講詞的第一句是“青年是一首詩”,因為在學校還有好些輪的篩選淘汰賽,所以特別有意思,在預選賽后,我的這句演講詞成了所有認識我和不認識我的,那些來自俄語系、日語系、阿語系……的同學見到我的第一句“問候語”,遠遠看見我就說,“青年是一首詩!”儼然成了一句當時學校里的流行語。

決賽在北京舉行,于是我得以人生中第一次到了北京,那時上北京一趟還是挺值得驕傲的。學校的一個參謀領著我去比賽,住在軍隊宿舍。在那里見到了很多應該稱為叔叔阿姨的參賽者,我是所有參賽者中年級最小的一個,不過倒是不怯場,還與其中一位當時在山西總參分局的姐姐成了忘年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