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外傳奇》破冰之舉,拯救藍嬰(36)

心外傳奇 作者:李清晨


想當初吉本對同梅奧診所的柯克林分享這一藍圖是非常猶豫的,因為他擔心由于梅奧診所強大的實力,柯克林會先于他完成第一例體外循環(huán)下的心臟手術。不過感謝上帝,吉本最終還是和盤托出了他的技術,而最后恰恰是梅奧診所將這項技術的應用推向了極致。為紀念吉本的卓越貢獻,他們將改進后的設備命名為“梅奧-吉本”。如果當時吉本由于一己之私而選擇了保守,這項大業(yè)跌入谷底而無法一時中興也未可知。

低溫在此時則已成為心臟手術的常規(guī)并行手段,用于減少單獨應用體外循環(huán)對人體固有的損害——在血流減少的時間段內保護重要的臟器,如腦、心臟和脊髓。

自此,由于有了體外循環(huán)技術這一有力的武器,心外科醫(yī)生可以從容地在無血術野下對心臟進行精細的矯正與修補,挑戰(zhàn)更復雜的手術。陰魂不散的比爾羅特“魔咒”此時才被徹底擺脫,心外科一掃陰霾,飛速發(fā)展,手術適應證范圍不斷擴大。后來甚至出現過三個獨立的研究者,分別在幾乎相同的時期內發(fā)展了同一術式。由于無法確定究竟誰是第一個,學界只好把這一手術命名為達穆斯-凱-斯坦塞爾(Damus-Kaye-Stansel)手術。而這一術式糾正的畸形又絕不簡單——單心室,即只有兩個心房一個心室。由于這一手術太過復雜,本文就不再細說了。至今,心臟外科仍是極富挑戰(zhàn)且集中了最多前沿技術的外科分支之一,這一朵最年輕的外科之花,在經歷了無數凄風冷雨之后,終于可以在萬丈的霞光之中,精彩綻放。

人工心肺體外循環(huán)這一技術,自問世以來即是一個不斷完善進步的系統(tǒng)。梅奧-吉本心肺機的氧合器部分,是由呈網格狀或實心的碟片構成的,稱為碟式氧合器。在血槽內轉動時,屏片或碟片的表面形成一個很薄的血膜,氣體交換正是在這個血膜的表面上進行。這種早期的氧合器需要特別大的預充量(手術開始前將管道內注滿血液),對血液的破壞非常嚴重;而李拉海同其助手研制的鼓泡式氧合器,雖然在很多方面優(yōu)于碟式氧合器,并一度占領了主要的市場,但由于當時沒有有效的濾過器,很多患者因氧合器產生的泡沫而在術后出現了“灌注肺”或“灌注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臨床上更安全可靠的膜式氧合器的出現,鼓泡式氧合器才逐漸被淘汰。現在,體外循環(huán)技術雖已相當成熟,但遠非盡善盡美,更非絕對安全,并發(fā)癥如中風、凝血功能障礙、對血液成分的破壞等問題并未徹底解決。這促使外科醫(yī)生開始考慮使用體外循環(huán)之外的替代方案,不難預料,這又將是另一番艱苦卓絕的征程了。

《心外傳奇》讀書網·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