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道路》第二章 亞當·斯密為什么打不贏馬克思(3)

中國道路:一位西方學者眼中的中國模式 作者:(意)洛麗塔·納波利奧尼


然而,經濟學與心理學存在明顯的差別。心理學的目的是尋求心理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之法,探尋病因。經濟學看起來在預防近20年爆發(fā)越發(fā)頻繁的經濟危機方面卻無能為力。實際上,全球化存在似乎就有經濟危機的身影。原因到底何在呢?

與經濟學理論不同,心理學理論一直與時俱進,不斷調整,因此呈現出很強的現代性。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心理學領域一直對傳統(tǒng)的精神分析學派進行批判。人們躺在躺椅上與心理醫(yī)生大談自己曾經受過的心理創(chuàng)傷或者童年時的性幻想,這樣的情景只能在伍迪·艾倫的影片中出現?,F在,心理學涉及的領域更廣,手段也更多樣。對抑郁癥的治療方法除了傳統(tǒng)的藥物治療和心理咨詢之外,還包括了瑜伽,甚至電子游戲。

馬克思與亞當·斯密的較量

當心理學在榮格的推動下擺脫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的桎梏之時,經濟學理論卻止步不前。經濟學家們仍生活在亞當·斯密(經典經濟學理論之父)的羽翼下。但是亞當·斯密所創(chuàng)立的理論模型有效運行的前提條件已經不復存在?,F在很少有人相信個人的逐利行為會自然導致國家財富的聚集。我們很難發(fā)現金融高管們所獲得的數十億美元的紅利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到底有什么關系。事實上,兩者毫無關聯(lián)。自1989年乃至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西方民主國家和很多新興的民主政體都一直奉行甚至篤信市場至上的理論。沒有人對市場這一“看不見的手”的力量提出質疑,盡管它引發(fā)了收入的巨大差距、社會不公、濫用職權和詐騙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現在,絕大多數政客都在努力勸說西方民眾消費,哪怕是負債。原因很簡單,除此之外,這些人實在想不出可以拉動經濟增長的策略。實際上自柏林墻倒塌以來,世界的經濟模式越發(fā)單一。當世界面臨亞當·斯密后最偉大的經濟變革——全球化之時,西方仍然在受新自由主義的束縛。

就金融監(jiān)管而言,西方國家并沒有采取一種更靈活、更適合的方式推動經濟的持續(xù)增長。相反,西方國家一直采取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使資本主義經濟丑聞頻發(fā)。在過去的20年中,沒有人真正潛心研究經濟學理論,也沒有人試圖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甚至沒有人對現有的體制提出質疑。為什么所謂的對共產主義的勝利會讓我們昏了頭,讓我們認為西方危機四伏的經濟體系完美無缺?答案就在于新自由主義貌似贏得了冷戰(zhàn),每個人都認為它是一勞永逸的。然而,就在此時,根據福山的理論,經濟學理論來到了歷史的終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