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野圭吾的最后致意》II 自作解說(7)

東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作者:(日)東野圭吾


《名偵探的守則》(一九九六年二月 講談社)

為了搞笑而寫的《配角的憂郁》這個短篇小說受到了極大好評,樂暈了頭的我又寫了《密室宣言》,結(jié)果比上一篇還受歡迎。有棲川有棲先生和北村薰先生在一個派對會場還夸贊了這兩個短篇,這讓我信心大增,接著又寫出了好幾篇。然而在寫第三篇故事的時候,以前一直連載我的作品的雜志不再約稿了,于是后來的幾篇就陸續(xù)發(fā)表在《小說現(xiàn)代》、《小說現(xiàn)代別冊》(即今天的《梅菲斯特》)、《INPOCKET》等雜志之上。本書成為《放學后》之后的又一大熱門,但是每次看到總覺得心情有些復雜。

《誰殺了她》(一九九六年六月 講談社)

在“猜猜誰是犯人”的小說里,有兩個嫌疑人就成了,基于這一觀點,我有了這個故事的初步構想。同時,我認為能讓讀者在閱讀中自行推理的小說才叫推理小說。然而,按照一般的寫法,讀者自己并不能進行推理,這一點我在《名偵探的守則》中也寫到了。想來想去,最后想出了這個手法,或者說是決定了使用這個手法。直到該書面世,作者和編輯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到底這個謎題是難還是易呢?反正閱讀第一稿的編輯沒有找到正確答案。

《毒笑小說》(一九九六年七月 集英社)

這本書的理念和《怪笑小說》相同。其中收錄的那篇名為《誘拐天國》的短篇小說,本來是打算寫成長篇的。之所以突然寫成短篇發(fā)表,是因為某個短篇連載的企劃沒能啟動,而雜志上又不能留下空白版面的緣故。那個短篇連載的企劃一年后又重新開始了。

《惡意》(一九九六年九月 雙葉社)

從某一時期起,推理小說中犯人的動機開始受到了重視。作家們絞盡腦汁就為了想出一個出乎意料的動機來,這種情況到現(xiàn)在也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只有動機就會殺人嗎?還是說,發(fā)生命案必須要有大家都認可的動機存在?我在思考這兩個問題的時候產(chǎn)生了這本書的靈感。直覺告訴我這次要讓刑警加賀出場,結(jié)果此書真的大獲成功。

《名偵探的詛咒》(一九九六年十月 講談社文庫)

這是為講談社文庫二十五周年紀念企劃而新創(chuàng)作的小說。年初出版的《名偵探的守則》大受好評,所以我想寫一部“名偵探系列”的長篇。起初,我打算延續(xù)“守則”那種諷刺搞笑的風格,但是隨著想法慢慢沉淀,我的心境也發(fā)生了變化。很多人讀了這部作品都在想,“東野已經(jīng)脫離本格了嗎?”其實并沒有這回事。但是,漸漸無法寫出本格推理作品也是事實。我早晚都要寫出“名偵探系列”第三部《名偵探的使命》,不過具體時間未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