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澤嚇得魂飛魄散,拔腳就往門邊跑,但鈴惠已搶先跑了過去,用背部抵住門堵在那里。同時倒轉手中的瓶子,將剩下的揮發(fā)油全部澆到自己頭上。很不巧,按照矢澤的習慣,放在畫室里用來處理畫布的揮發(fā)油都是大瓶裝的。
鈴惠似乎早就計劃好了,只見她立刻從懷里掏出火柴,矢澤嚇得幾乎全身僵硬,潑在身上的揮發(fā)油尚未完全揮發(fā)。
這時有人在外面拼命敲門,是之前通過家政公司請來的女傭。似乎是畫室里非比尋常的騷動引起了她的注意而急忙跑來的。
“近藤小姐!”矢澤喊著女傭的名字,同時發(fā)出哀叫,“快點,你快進來!”
“出了什么事?”
女傭在門外扯著嗓子喊。
“不好了,快把門推開?!?/p>
矢澤稍微走近門邊,堵在門口的鈴惠就會馬上點燃火柴,所以他只得站在遠處,一動不動地等待女傭進來。鈴惠一手抓著火柴盒,另一手捏著火柴,對準盒子側邊的紅磷片,擺出隨時可以點火的架勢。此時她的眼神宛如瘋子,那雙眼眸散發(fā)出難以言喻的寂寥與悲哀,令矢澤為之戰(zhàn)栗。
9
如果是比較懦弱的人,恐怕不是自殺就是逃之夭夭了,總之巴不得就此人間蒸發(fā)吧。一想到這種飽受壓抑的生活至死方休,心頭就仿佛掛了一把鎖,一走動便可聽見鈍重的聲音。這簡直像是遭到天譴,必須永無止境地推著空石臼在原地打轉。
他羨慕能夠蒸發(fā)的男人,逃離妻子很簡單,難在接下來的生活方式。矢澤不可能拋下調色盤,畫家和普通上班族或商人不同。首先,除了畫畫以外他無一技之長。如果是上班族,還可以暫時拉拉保險;如果是工匠,起碼還有技術在身;商人也可以靠人脈找門路。可是,一個老大不小的畫家能干什么?除了畫畫以外,什么都一竅不通,也沒那個力氣干粗活。
如果想靠畫畫糊口,就不能切斷與畫壇及畫商的關系,這樣一來,即使逃走,也會被妻子循線找到。此外還得保住多年來累積的地位和面子,還有心中的那一絲虛榮,矢澤不愿意受到異樣眼光看待。
碰上這種事情,反倒是那種習慣賺一天過一天的粗人比較幸福。至少他們一旦失蹤就真的自由了。繪畫成為矢澤的重擔,讓他無法展翅翱翔。
這次被鈴惠澆了一頭揮發(fā)油,雖說僥幸逃過一劫,沒有真的與她同歸于盡,但難保今后什么時候又會發(fā)生這種事。鈴惠抓狂時會陷入喪失心神的狀態(tài),矢澤等于在和一個間歇性發(fā)作的瘋子日日相伴。如果要盡量順著妻子,避免惹她生氣,他自己就會變成一具行尸走肉。想避免生命危險,就得做個既無個人意志,也無自由的囚犯。只能天天討好妻子,看她的臉色過日子。
某日,矢澤趁上街辦事順路造訪了神田的舊書店,在那里花一百二十圓買下一本薄薄的《自殺的基礎考察》。
這本書中提到所謂的“自殺的心理學觀察”。列舉出:①厭世觀;②對生活的倦?。虎圩员案?;④無力感;⑤宿命主義;⑥宗教的憧憬;⑦自我否定等項目。矢澤覺得除了第⑥項以外,其他都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
不過,關于內(nèi)容的說明卻與他的情況略有不同。書中有這樣的論述:
談到對生活的倦怠,有人會認為許多人日子過得很平順,乍看之下明明是上天的寵兒,純粹只是對活著感到疲累才選擇自殺。而自殺者留下的遺書能不能全盤相信也是個疑問。因為即便在即將自殺的異常心理狀態(tài)下,還是有可能保持超過乎常人的冷靜。因此自殺的原因絕對不只是對生活感到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