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元一體》儒學與世家(2)

多元一體:當代中國的歷史解說 作者:劉德斌


門閥政治的特點是,按門第等級區(qū)別士族與庶族。所謂士族,就是以家族為基礎,以門第為標準,在社會上形成的地主階級中的特權階層;此外的地主階層被稱為庶族。兩者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的地位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士族在經(jīng)濟上擁有田莊,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甚至還經(jīng)常與官府爭奪勞動力;文化上家學傳承,占據(jù)壟斷地位,還大興譜牒之學,崇尚清談玄學,擅長書法、繪畫等藝術。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士族在政治上享有特權,世代擔任政府中的重要官職。因此,我們才將這種政治局面稱之為“門閥政治”。

世家大族的執(zhí)政,使東晉南朝具有深厚的貴族政治色彩,也標志著一個新的貴族地主階層的定型。

具有家族的學術傳承與風尚,這是東晉南朝貴族階層與先秦貴族階層的重要區(qū)別,但二者在依靠血緣關系獲得權力與地位這一點上是完全相同的??梢哉f,東晉南朝的“門閥政治”,在某種意義上,是自春秋時代已經(jīng)開始瓦解的貴族階層的另一種形式的復興。

為了保持自己的特權地位,士族非常強調(diào)士族與庶族門第的差別,他們不與庶族通婚,甚至不與庶族同坐。東晉南朝時期,甚至皇帝要改變一個家族的門第都是不可能的,士族已經(jīng)發(fā)展成一個封閉的社會階層。

最典型的事例是,南朝劉宋時期,出身庶族的中書舍人秋當、周赳,與出身士族的張敷同僚,在一個部門任職。有一次,秋當、周赳一起到張敷家登門拜訪。張敷給他們倆安排的座位離墻有三四尺遠,在他們坐下之后,張敷吩咐手下人說:“把我的座位移得離他們倆遠點!”

但是,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地位,士族子弟往往不屑于從事繁雜辛苦的政務,這就為庶族地主在政權中逐漸掌握實權留下了空間,埋下了士族走向沒落的禍根。

隋唐以后,士族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權,而其經(jīng)濟實力也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社會影響力逐漸下降。盡管如此,他們憑借傳統(tǒng)的力量及其在文化上的優(yōu)勢,仍試圖繼續(xù)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特殊社會階層。唐代雖然也確定郡望,就是各地方的著名家族,但總體上講,對士族是持打擊態(tài)度的,皇帝甚至一度下詔,禁止地位最高的八家士族之間通婚,通過這種方法強制他們與其他門第較低的士族甚至是庶族通婚,以打破其門第、血統(tǒng)的純正性。

在唐代以后,士族這一新的貴族階層不可挽回地走向衰落了??婆e制的出現(xiàn),標志著政府可以從社會各個階層中選拔官員,任何社會階層都不再能壟斷權力、享受特權,這無疑加大了社會各階層間的流動性。此后,中國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封閉的貴族階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