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工業(yè)革命》第三章 生活的調味品(3)

新工業(yè)革命 作者:(美)彼得·馬什


對速度的關注是皇家兵工廠率先采用全新生產系統(tǒng)生產可互換零件的原因之一??苫Q零件對于制造業(yè)的第二個階段(少量標準化階段)至關重要。在這個階段,生產工人開始重復生產相同的產品。這個階段始于1500年的威尼斯造船廠,并持續(xù)了400年。在可互換零件的生產過程中,部件會被分成不同的部件族,同族部件完全相同。以這種方法生產的部件比非標準流程生產的部件更便于組裝成產品。這類部件至少在理論上適用于那些允許多樣化的生產系統(tǒng)。

磚塊是最常見的可互換零件。建筑工人們能夠很方便地建造起房屋,因為他們知道用的每塊磚(同一族的磚塊)都是相同的。不同外形和尺寸的磚塊生產并不復雜。磚塊生產者可以從采用可互換標準中受益,從而使所有磚塊生產者都愿意遵守同樣的規(guī)則。很多其他種類的可互換零件,從螺母螺栓到汽車部件,都遵守類似的規(guī)則以保證兼容性。其他可互換零件系統(tǒng)為個別公司所有。碧莎能夠生產400種玻璃磚,其他公司對其不感興趣也沒有能力模仿。

威尼斯兵工廠采用新的流程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效率,滿足客戶需求也是原因之一。部件越接近標準規(guī)格,整艘船的設計就越符合共同的模式,船只本質上越相同越容易操作和維護(比如通過重新裝配)。技術發(fā)展是采用新流程的另外一個因素。精加工部件(如舷、釘、金屬小齒輪)更加精確的工序也有助于標準化流程的實現。

與少量標準化相關的可互換零件生產是威尼斯兵工廠在行業(yè)中短暫領先的關鍵因素。從1500年開始,它在歐洲造船業(yè)保持了近一個世紀的領先地位。與此同時,英國和荷蘭等國家的造船工人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日益增加,而威尼斯的管理者卻沒有嘗試新想法的熱情。1797年,拿破侖占領威尼斯,造船廠徹底衰落了。

標準化生產

可互換零件背后的邏輯關系以及所帶來的好處非常明顯。從威尼斯兵工廠支持該技術開始,它經歷了近300年的快速發(fā)展。可互換零件需要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出現的生產改進,如精密工程和金屬切割的改進,才能達到更加成熟的階段。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一些早期觀點對美國產生了直接影響。伊萊·惠特尼于1765年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即美國宣布獨立前11年。定居佐治亞州以前,他曾是一名中學教師。1793年,惠特尼發(fā)明了軋花機--一種使棉花種子與棉花分離的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據回轉機制使用金屬絲網篩使原棉滾動?;萏啬嵩谛碌母_的金屬生產技術的幫助下制造出成套可互換零件包,他的設備正是基于這些可互換零件包。通過這種辦法,惠特尼以更加系統(tǒng)化的方式發(fā)明了軋花機,降低了成本,贏得了更多業(yè)務。后來,惠特尼把這種方法用于其他產品,包括槍支、縫紉機和農業(yè)用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