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成癮》i失調:我們?yōu)楹巫兂蛇@樣?(5)

i成癮:逃離24小時×7天“i不釋手”的生活 作者:(美)拉里·羅森


一共有766名被試參與我們的研究,其中85人出生于嬰兒潮時期(大約在1945年~1964年之間),118人是“被排擠的一代”(出生于1965年到1979年之間),409人是網絡一代(出生于1980~1989年),還有154名i一代(出生于1990~1998年)的青少年[10]。被試群體具有很好的種族和文化背景代表性,從城市到南加利福尼亞的鄉(xiāng)村的都有,被試的教育背景、職位、社會經濟地位和生活狀態(tài)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一些被試與配偶或孩子一起生活,另外的在家或在學校與室友生活。與我們大部分大規(guī)模施測的調查研究一致,被試群體代表了南加利福尼亞州人口統(tǒng)計的特點。

本研究的目的,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是檢驗一部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與他們使用網絡的程度有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考察了那些可能正向或負向預測心理健康水平的變量,包括不同的科技產品、媒體,以及對此的態(tài)度和信念。在所有分析中,我們都嘗試在最初通過排除法(統(tǒng)計方法)排除掉任何可能的混淆變量來保證結果的準確合理。這些因素包括性別、年齡、社會經濟地位、教育、生活狀態(tài)、道德和文化背景以及所有與技術使用和心理健康相關的變量。

研究預覽

雖然在后面的每一章,我都會呈現(xiàn)與那個章節(jié)所針對的障礙相關的數據,這里我先總體概括一下主要結果?;谖覀兯槿〉目煽坎⒕哂写硇缘某擎?zhèn)居民樣本數據,一些科技使用似乎與某些心理障礙相關。舉例來說,那些整天收發(fā)郵件信息的人會有很多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征兆和癥狀。這僅僅是一方面而已,并非全貌。那些自戀的人更多地使用手機打電話和發(fā)短信,花更多時間在臉譜網上傳個人照片,并頻繁通過發(fā)布狀態(tài)來更新他們的主頁,也更多地將他們的科技產品個性化(比如給他們的汽車起名,甚至跟他們的GPS聊天,就好像GPS是真人一樣),同時在無法查看信息、電話留言和臉譜網狀態(tài)時,更容易焦慮和緊張。當我們將這些綜合起來看時,科技將導致我們產生i失調的這幅圖畫變得復雜起來,但更能被我們所理解了。

在臉譜網或電子游戲上花更多時間的人,比很少在這兩方面花費時間的人,更容易產生嚴重的、多癥狀的i失調。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其他科技產品的使用,比如收發(fā)郵件、看電視也許只是與特定的某一個障礙相關聯(lián)。

為什么是現(xiàn)在?

究竟是21世紀科技產品中的哪些成分導致了現(xiàn)在的這種嚴峻的形勢呢?依我之見,科技產品和我們人類自身需求間存在復雜的相互作用,而需求正提供了我們會表現(xiàn)出適應不良行為的線索。你也許已經注意到,你與他人的互動已經從單純的面對面或電話溝通轉變成使用現(xiàn)有的多種多樣的電子媒介來溝通了。這些電子溝通方式存在五大關鍵特征,能夠迫使我們忽視活生生的談話對象(或者在社交網絡中的對象,抑或其他在線虛擬分享媒介中的對象)就在我們身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