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硅谷之光》英特爾:芯片進化帶來千萬財富(4)

硅谷之光 作者:(美)大衛(wèi)·卡普蘭


當英特爾推出“4004”時,摩爾(一般不怎么夸大其辭)聲稱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產品之一”。他很喜歡在伯克利校區(qū)或是其他地方,一邊晃動著他的長發(fā)一邊說“我們是那個年代的革命者”。事實或許如此,不過真正進行一場微電腦的革命還需要時間。初期的芯片不但賣得不好,而且也缺乏將芯片設計成特定應用的電腦程序員。其實那些“黑客”,那些年輕、叛逆而又頑皮的軟件藝術家,在幫助摩爾發(fā)動革命這件事上,功勞一點也不比企業(yè)人士少。后來,有兩個西雅圖的年輕人一起買了一款初期的“8008”微處理器,并且利用它制造出一部測量街道交通流量的機器。他們日后創(chuàng)立了一家名為“Traf-O-Data”的公司,不過并沒有成功。但幾年之后,他們又創(chuàng)立了一家最終與英特爾密切合作的公司。這兩個在1972年時購買了英特爾芯片的年輕人是威廉?亨利?蓋茨(William Henry Gates,就是叫“比爾”的那個)和保羅·艾倫(Paul Allen),他們那家存活下來的公司就是微軟。甚至到了今天,蓋茨仍然在他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英特爾芯片的海報。

初期芯片的問題不僅限于物理方面,還有些超自然的因素。在美國企業(yè)的辦公室里,電腦的本質不只是實用性而已,同時還象征著權力、地位以及神秘感。除非有人真的相信公司里每個人都需要弄一臺這玩意兒,否則根本沒必要去考慮其尺寸或價格的問題。除了外形,更實質的問題是這些芯片不夠強勁。從肖克利的晶體管到諾伊斯的集成電路,再到霍夫的微處理器,這一進程非常令人欽佩,但事實上芯片還未能成為大型計算機公認的替代品。

英特爾在1974年年初推出了更精密的“8080”芯片,并且有了迅速的突破?!?080”不但比“4004”要快上10倍,而且價格相同(360美元)。這款產品當時非?;鸨?,甚至連公司電話的尾號有一陣子都癡迷于“8080”。在英特爾剛起步、致力于研發(fā)的時期,公司第一年的銷售額還不到3 000美元,而6年后的1974年,銷售額暴增到了1.35億美元(如今則達數百億美元),英特爾由此成為當時全球第五大芯片制造商。員工從區(qū)區(qū)42個增加到3 100個。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他們就收回了研發(fā)費用。接著公司從山景城擁擠的辦公室搬了出來,在往東6英里的圣塔克拉拉建起了一片巨大的新辦公區(qū)。他們至今仍在那個地址辦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