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飛往東部
2003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莫斯科東250英里 下諾夫哥羅德市寒氣逼人,暴風雪就要襲來。奔馳車在通往機場的柏油高速公路上一路疾馳,車內溫度適中,讓人感覺非常舒適,車輪發(fā)出轆轆行駛的聲響?;舳酄柨品蛩够钕菰谂偷钠ぷ卫?,他雙眼緊閉、昏昏欲睡。在過去的半年里,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這筆交易和它潛在的巨大風險中,他的日程排滿了各種會議與商談,中間充滿了挫折與轉機?,F在,成功近在咫尺,如同放在嘴邊的鹽一樣,可輕松品味。
滾滾而來的財富并未讓霍多爾科夫斯基心潮澎湃,這筆交易注定會帶給他權勢,倒是這隨之而至的無上權勢讓他心馳神往。奔馳車內溫暖、舒適,難怪他夢想著如何利用這些權勢,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甚至要為俄羅斯設立愿景。這個愿景是那么鼓舞人心,而事態(tài)卻開始逆轉,對他不利。
他的口袋里裝有一封信,更準確地說,是份傳真件,一份可能決定他命運的傳真件。前天,他的律師收到了這兩頁字跡有些模糊、蓋有俄羅斯檢察署公章的傳真件,上面寫道:“特此傳訊米哈伊爾·鮑里索維奇·霍多爾科夫斯基,在指定時間到達以下指定地點,并應對對尤科斯石油公司稅務管理違規(guī)的質疑……”
盡管傳真件上的簽名是俄羅斯聯(lián)邦總檢察長弗拉基米爾·瓦西里耶維奇·烏斯季諾夫,然而霍多爾科夫斯基很清楚誰是幕后黑手。在此之前——不足24小時之前,他們已傳喚他去莫斯科。顯然,普京是在捉弄他。
奔馳車開始減速。霍多爾科夫斯基瞥了一眼車窗外,看到漆黑的夜幕下高速公路盡頭的下諾夫哥羅德機場燈光點點。此時已接近晚上10點……總統(tǒng)的調查員要求他出庭的時間卻是中午12點?,F在,骰子已擲出去,輸贏已非他所能左右。
在那個夜晚,上演了俄羅斯兩派強權人物激烈對峙的一幕。這兩派對國家的未來懷有截然不同的愿景,他們之間的激烈交鋒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俄羅斯政壇軼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西伯利亞紛飛的大雪中,它的細節(jié)一直鮮為人知,以下敘述是基于幾位當事人的陳述。
霍多爾科夫斯基的奔馳車駛入機場大門,經過安檢,轉到機場的跑道上。在客運大樓盡頭,飛行區(qū)拐角處停放著一架圖波列夫134型噴氣式客機,機身上沒有任何航空公司的標志。一位健碩結實、身著飛行員制服的矮個男子急匆匆地走下飛機,正姿站在停機坪上,喊道:“歡迎您返程,米哈伊爾·鮑里索維奇先生。很抱歉,由于暴風雪臨近,而加油的服務窗口有限,所以不得不催促您登機,引擎已經發(fā)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