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向法律理念主義

中國在歷史的轉折點 作者:馬國川


馬國川:什么是法律理念主義?

江平:所謂法律理念主義,就是把法律從工具、從制度變成治國的理念。1999年《憲法》里面寫進了“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可以說是中國走向法律理念主義的開始。十七大報告里面,一方面講社會主義法治的理念,一方面又講了弘揚法治精神?!拔逅摹鼻嗄旯?jié)期間溫總理到政法大學來也多次談到法治精神。

中國有些用語很有意思,前一段對于到底是叫“法治理念”,還是“現(xiàn)代法治精神”,還是“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一直都有爭論。保守一些的人就用“社會主義法治”來為自己的理念說話。

這是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我記得當初提“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時,人們就有不同解讀:思想解放的地方強調的是“市場經(jīng)濟”,保守的地方強調的是“社會主義”。前兩年某著名經(jīng)濟學家談的就是這個問題,他說,我們的市場經(jīng)濟忘了一個是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濟學,一個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jīng)濟,把社會主義忘掉了。當然,《憲法》上所寫的,或者黨代表大會決議、報告里面所寫的,就是求最大的公約數(shù)。你要光寫市場經(jīng)濟,有些人可能就不接受;如果你要寫計劃指導下的市場經(jīng)濟,另一些人也不接受。

馬國川:法治在今天是不是也面臨這樣的困境?

江平:改革開放30年,無非就是兩個主軸:一個是市場,一個是法治。而這兩個主軸都面臨如何理解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很好地來思考:究竟怎樣理解法治精神?我認為,在今天,市場經(jīng)濟和法治更多是在和國際趨同。雖然市場經(jīng)濟里面可能還有些經(jīng)濟命脈需要國家控制,但是市場是什么?應該是有一個共同的語言;同樣,法治也應該有一個共同的準則,也應該在國際上有一個共識。如果連這些共識都沒有,談何弘揚法治精神呢?我們剛剛踏入法治理念的大門,有分歧是必然的,但我覺得任何東西都要找出它最基本的東西是什么。我覺得法治精神中最基本的,無非是民主和自由這兩個基因。

馬國川:在您過去的著作中也講到了,中國法治建設的發(fā)展,就是一個曲折的過程,或者說是進兩步,退一步。

江平:進,進到哪里?退,退到哪里?總得有個交待,這樣我們才可以對歷史負責,我們走向一個更光明、更好的前程。不能籠統(tǒng)的一句話,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不知道總結自己歷史教訓和歷史經(jīng)驗的民族,不是一個嚴肅認真的民族。這30年來,我們知道自己是從哪里走過來的,但是究竟將來走向何處去,現(xiàn)在看起來仍然有爭論,仍然有困惑,仍然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60年前,我還是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高中學生,在參加學生運動時,就是高喊著民主和自由的口號。我想,建立法治國家、弘揚法治精神,民主和自由仍然是現(xiàn)在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對我來說,60年前是要為民主自由而努力奮斗,今天這個任務還仍然存在。當然,我認為中國的民主進程只能循序漸進,只能在目前的體制內來進行。我們這一代人經(jīng)歷了個人的磨難和苦難,也經(jīng)歷了國家的磨難和苦難,所以希望中國不要大亂,希望中國富強、政治民主、社會公平。如果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體制上的大亂,那么中國就要走向歷史的大倒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