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炮走紅的國家》印度——希望與失望的熔爐(15)

一炮走紅的國家:探尋下一個經濟奇跡 作者:(美)魯奇爾·夏爾馬


印度對人口增長帶來巨大收益的期望,忽視了人們生活在何處。只有當人們轉移到工資更高、更具生產力的工廠崗位而不是務農時,不斷增加的人口才會推動增長。在中國,有23座城市從50年代的10萬人口增長到超過100萬人,這包括深圳在內的很多最具活力的城市,深圳在70年代還只是一個漁村。印度只有6個城市在發(fā)生這種爆炸性增長,更積極地鼓勵城市化或許會讓印度的長期增長速度提高到兩位數。

所有這些對印度的政策制定者來說似乎都不重要,他們直到最近還對印度將成為這10年中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信心十足。即使他們忽略了人口統(tǒng)計、債務和腐敗將從根本上如何影響長期增長,這種樂觀的看法仍有可能是正確的,部分原因在于大數法則有可能讓中國的經濟放緩,因此有可能把第一名的位置讓給印度,因為印度在一個很低的基數上仍有大量的發(fā)展空間。

沒有其他大國像印度這樣擁有如此之多的有利條件,這包括人口特征、創(chuàng)業(yè)能量以及或許最重要的,人均收入只有中國的1/4。但永遠不要認為命運是理所當然的。印度的政策制定者不能假設人口特征會讓印度取勝,而裙帶資本主義上升和不斷增加的福利開支等問題只是細枝末節(jié),不是實際存在的重大挑戰(zhàn)。正是這些因素在其他新興市場中過早地抑制了發(fā)展。

印度的變數是其民主的隨意性,在這種環(huán)境下,社會潮流變化迅速。就在過去10年中,印度開始把自己視為下一個中國,把不斷增長的人口視作一種競爭優(yōu)勢,而不是威脅。而現在南方針對北方的優(yōu)越感最近正讓位于一種尊重。國家層面的過度自信同樣可以快速讓位于更為有益的緊迫感,同時新的領導人也會認識到印度原本復雜的情況。印度偉大的通天繩魔術或許不可思議,但印度的領導人不需要這么令人眼花繚亂的手法。這個魔術的簡化版本——不需要有人消失在天空中,也不需要有尸塊落下來——就已經足夠令人印象深刻和目不轉睛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