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忘川水(3)

生死河 作者:蔡駿


因有校長及貴賓聽課,這位女老師很是緊張,幾乎照本宣科了一遍,為了讓氣氛輕松下來,急忙問道:“同學們,有誰知道這位大詩人?”

三年級的小學生,知道李白、杜甫都很正常,但說到元稹就屬冷門了,下面鴉雀無聲之際,校長也面露不快,心想這老師太糊涂了。

忽然,有只手臂高高舉起,老師像被解圍似的興奮:“司望同學,請你回答!”

一個男孩站起來,座位比較靠后,谷秋莎正好看到他的側臉——輪廓與五官頗為端正,兩只眼睛并不是很大,感覺卻是眉清目秀,是那種安靜地坐著就能討人喜歡的孩子,只是穿的衣服樸素廉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p>

清亮悅耳的童聲響起,整首詩背得一字不差,竟還帶著唐詩才有的抑揚頓挫。

男孩沒有停下來:“這首詩是元稹《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為悼念死去的妻子韋叢。元稹二十四歲時,只是個品級低微的小官員,迎娶了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出身于名門貴族的韋叢,非但沒有嫌棄貧寒的丈夫,反而勤儉持家,琴瑟和鳴。七年后,元稹已升任監(jiān)察御史,韋叢卻因病撒手人寰。悲痛之余,元稹寫下數(shù)首悼亡詩,堪稱千古名句?!?/p>

他說得頭頭是道,表情煞是嚴肅,仿佛親眼所見。谷秋莎無論如何不敢相信,眼前男孩只有小學三年級,會不會知道有人要來聽課,因此特別準備了一番呢?不過,她純粹是心血來潮,不可能整棟樓六七個班級,都有人做了這種功課。而且,剛才每句話都如此自然,說明這孩子完全理解了這首詩,絕非死記硬背。

女老師也有些傻了,她都未必清楚這個典故,含糊地說:“哦!不錯!”

“其實,我并不是很喜歡元微之,就在他寫下這首詩的當年,便在江陵納了妾。不久又在成都認識了年長自己十一歲的名妓薛濤,也是詩文唱和傳情。而元稹所寫的《鶯鶯傳》又稱《會真記》,不過是為他年輕時的始亂終棄而辯白罷了,不想竟引發(fā)后世的《西廂記》。因此,他與亡妻韋叢的‘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也不過是走一條攀附權貴之家的捷徑而已?!?/p>

整個教室寂靜了,孩子們都聽不懂他在說什么,老師也一知半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