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子發(fā)明家的留聲機
愛迪生對著一張電話振動膜大喊“ 你好” 。聲音使放在上面的凸點滑過涂有石蠟的紙條, 留下振動的痕跡。然后他又把紙條穿過去, 那些痕跡又使另一張振動膜的凸點移動。他后來對此解釋道:“ 我與巴奇勒屏息靜聽。我們清楚地聽到機器發(fā)出了聲響, 借助豐富的想象, 就可將這聲響譯成‘你好’?!?/p>
那是1877 年在門洛帕克的事。他原來的想法是通過貝爾的電話來記錄和重現(xiàn)聲音。11 月時, 他把一張畫有一臺小型機器的草圖交給自己的一個機械師約翰·克魯齊(John Kruesi), 那是一只包在錫箔里的圓筒, 貼著兩張振動膜, 每張膜上都有記錄針。他最希望的是它能記錄下一個單詞。他用兒歌的節(jié)奏對著其中一張振動膜喊出“ 瑪麗有只小綿羊”, 同時搖動機器的手柄, 這樣錫箔上就記錄下了參差不齊的痕跡。他又向后搖動圓筒, 把記錄膜轉(zhuǎn)換成他所希望的聲音復(fù)制膜, 然后又向前轉(zhuǎn)動圓筒?!?在我的一生中, 我還從來沒有如此回憶過過去的事?!?愛迪生后來說。愛迪生用高音調(diào)說出的“瑪麗有只小綿羊”的聲音是如此清晰, 以致約翰·克魯齊的臉色發(fā)白, 激動地說著:“ 我的上帝!”這臺能說話的機器一夜間成了轟動的新聞, 但這才只是開始。用幾臺帶曲手柄的留聲機進行了幾百上千次的實驗后,1878 年愛迪生將它們以每臺30 美元的價格投入市場。他試著說了會兒“ 小綿羊” 后開始說:“ 瑪麗有件新的緊身連衣裙, 當你看到瑪麗的腿肚子, 誰還顧得上她那只小綿羊?” 他最大的快樂就是對著振動膜用兩個不同的男聲假裝交談, 一個是低音, 另一個是尖利的假聲?!?這樣的對話通過錫箔再現(xiàn)給我們,”弗朗西斯· 杰厄(Francis Jehl) 說,“ 讓我們笑得打滾。愛迪生先生自己也像個孩子一樣, 笑得眼淚直淌?!?/p>
愛迪生忙于白熾燈的工作, 而無暇進一步研究留聲機, 當他回頭來制造可以面向市場的“ 寶貝”( 他這樣叫他的留聲機) 時,他不得不進行了一場角逐。亞歷山大· 格雷厄姆· 貝爾的合作者查爾斯· 泰恩特(CharlesTainter) 進行了很大的改進后提出一種叫“graphophone” 的留聲機, 那是一種帶踏踩板的機器, 用蠟筒代替了錫箔。愛迪生拒絕了他們提出的雙方合作的建議, 拼命完善一種電動留聲機, 也是用蠟做記錄表面, 并在西奧蘭治的新工廠里把它制造出來。他把它看成一種記錄器, 而并非是萌芽中的娛樂業(yè)的一部分。盡管他的留聲機比graphophone 暢銷50 倍, 但沒有多少商人把它當成記錄器, 他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有效地開展營銷。這項事業(yè)是一場災(zāi)難。正出乎意料的成功是值不了幾個錢的音樂留聲機進入了賺大錢的娛樂行業(yè)。愛迪生不再制造記錄器, 而迅速轉(zhuǎn)向銷售唱片。到1907 年, 他銷售了不下2 000 萬張唱片。然后他又成功帶著以制造聲音記錄、唱片錄制和刮平蠟柱以重新使用的三種不同的機器為首的電氣化辦公系統(tǒng)進入商業(yè)市場。19世紀20年代的愛迪生留聲機和30年代的聲音記錄器與打字機一樣為人熟悉。愛迪生的商業(yè)策略是要推廣作為一個系統(tǒng)的一部分的技術(shù),而不是單一的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