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克力還是玉米面

理性的非理性 作者:鄭毓煌


巧克力還是玉米面

在單獨評估和聯(lián)合評估中,產(chǎn)品或服務的種類也會影響人們的偏好和選擇。2005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商學院的伊麗卡·奧卡達教授(Erica M. Okada)在美國《營銷研究學報》(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她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單獨評估的情況下,人們更偏好于享樂品;而在聯(lián)合評估的情況下,消費者更偏好于實用品。

所謂享樂品(Hedonic Products),顧名思義,通常指的是能夠讓人們在情感和感官上獲得美、享受等愉快感受的產(chǎn)品或者服務,例如鮮花、電影、巧克力、美食、冰激凌、按摩、度假等等;而實用品(Utilitarian Products)一般指的是能夠滿足人的基本需求或使其完成實際任務的產(chǎn)品或者服務,例如教科書、打印機、基本食品、藥、針灸、出差等等。

顯然,享樂品對消費者更加具有吸引力。但是,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Hierarchy of Needs)理論,實用品比享樂品更為生活或工作所必需,而享樂品通常并非必需。而且,購買和消費享樂品違背了社會與宗教所崇尚的許多節(jié)儉原則,所以消費者購買和消費享樂品通常會產(chǎn)生一定的負罪感(Guilt)。正因為在聯(lián)合評估下人們更加理性,所以人們在聯(lián)合評估下更偏好于實用品,即選擇更加必需的東西。

去年年底,我的一位朋友所在的單位舉行年終晚會。由于朋友是他們單位的工會委員,因此他參與了年終晚會的籌劃。當時,在設置年終晚會特等獎的獎品時,他們主要考慮了以下兩個選擇: A.價值10000元的家樂福超市儲值卡

B.價值10000元的新馬泰豪華郵輪雙人旅行到底哪個更好?為此,他們在單位里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在A和B之間,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A(家樂福超市儲值卡)。于是,工會決定特等獎獎品為價格10000元的家樂福超市儲值卡。

年終晚會上,該單位的一位員工幸運地獲得了特等獎,開開心心地領獎回家了。

第二年,當朋友和其他工會委員再次為年終晚會的獎品選擇發(fā)愁時,他們決定去采訪去年獲得特等獎的那位員工,聽聽他的評價。結果,那位獲得特等獎的員工的話卻出乎朋友和其他工會委員意料:

“獲得特等獎當然很高興!不過,我建議今年千萬不要設置家樂福超市儲值卡作為特等獎獎品了。因為獲獎后我不得不經(jīng)常去家樂福買東西,每次里面都人山人海,浪費很多時間。而且,超市里賣的都是一些日常食品和用品,買回來沒有什么快樂的感覺。我記得咱們單位去年晚會前做了個調(diào)查,另外一種考慮的獎品是東南亞豪華郵輪旅行什么的,為什么不用它做特等獎獎品?。咳绻菛|南亞豪華郵輪旅行,估計我會一輩子難忘的!”

根據(jù)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設置家樂福超市儲值卡作為特等獎獎品,為什么效果看來并不是非常好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在問卷調(diào)查時,由于使用的是聯(lián)合評估(被調(diào)查者同時看到A和B),所以理性促使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生活里更必需的實用品(超市儲值卡)而非享樂品(豪華郵輪旅行)。然而,獲獎者使用獎品時,卻只是單獨評估。很顯然,單獨評估時,享樂品(例如豪華郵輪旅行)往往可以比實用品(例如超市儲值卡)讓人更快樂。

事實上,當時朋友單位做調(diào)查時,如果調(diào)查問卷能使用單獨評估(被調(diào)查者只看到A或B,即問卷有兩個版本,然后讓被調(diào)查者對獎品打分評價),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對B(豪華郵輪旅行)的偏好更高,也就不至于犯這樣的看似“科學而又民主”的錯誤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