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能夠阻抑窺視癥并最終將它完全消除的力量,主要來自于羞恥心的作用(這里所說的羞恥,亦即前面所說的厭惡)。
虐待癥與被虐待癥
克拉夫特·伊賓曾把性反常行為中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兩種—喜歡使性對象痛苦的傾向以及喜歡自身嘗受到對方所造成的痛苦的傾向—分別稱之為虐待癥和被虐待癥。前者是主動的,后者是被動的。另外一些人則喜歡用另一個意義比較狹窄的詞,即“痛楚淫”來稱呼它。這個詞表明,在痛苦與殘酷之中埋藏著一種樂趣。而伊賓采用的詞則包含了任何一種形式的羞辱與屈服所造成的樂趣。
主動性的痛楚淫,即虐待狂所植根的基礎,在正常人身上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知道,多數(shù)男人的性欲之中混雜著某種侵略欲和征服欲。在生物學方面則表現(xiàn)為,假如他未使用不同于求愛方式的其他方式去征服性對象,便覺得索然無味。因此,所謂虐待癥,實則是性本能中侵略性成分的獨立及強化。它是這種成分經由“轉移作用”的一種明顯表現(xiàn)形式。
在日常用語中,虐待癥這個詞包含著幾種差異頗大的含義。從那種稍微主動或稍為放肆的態(tài)度,到那種不使性對象完全屈服或達到遍體傷痕便不足以獲得滿足的極端態(tài)度,有著天淵之別。嚴格說來,只有上面這種極端的情形,才可以稱之為性反常現(xiàn)象。
同樣,被虐待癥這個名詞也全部包括了性生活中所有對性對象的被動態(tài)度。在最極端的情形中,只有性對象給自己造成種種身體的或精神的痛苦,才能達到性的滿足。被虐待癥這種性反?,F(xiàn)象似乎比虐待癥更加遠離了性的目的。我們滿可以懷疑,這種現(xiàn)象究竟是原本就存在的,還是只不過是虐待癥的一個變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被虐待癥只不過是一種指向自我的虐待癥,是一種把自己比作性對象的結果。通過對極端型的被虐待癥的臨床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大批各種因素相互強化,并固置于原始的被動性態(tài)度的癥狀(如閹割情緒和良心感等)。
這里所要加以克服的那種痛楚感,也同前面所說的厭惡感和羞恥心一樣,同為原欲的阻抗力量。
虐待癥與被虐待癥在性反?,F(xiàn)象中具有相當特殊的地位,其中包含的主動與被動之間的強烈對比,原是性生活里常見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