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三

走進陳九霖 作者:連霖


序言三

我所知道的陳九霖的另一面

孝乃為人之大德,只有真正盡孝的人,才能對親人負責,才能盡忠于國家,報恩于社會。南宋文學家劉過在《泊船吳江縣》詩中言道:“逆境年年夢,勞身處處愁?!鄙硖幠婢?,艱辛備至。在這種時候,依然能夠盡孝,那可謂至孝!

陳九霖便是這種遭遇逆境仍然盡孝的孝子!

陳九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nóng)村家庭。父母先后生育了六個子女,但因為當時缺衣少食,尤其是農(nóng)村醫(yī)療條件極差,最后僅留下陳九霖本人、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其余三人夭折。生活的艱辛并沒有擊敗陳九霖,相反,他很早就懂得用自己的拼搏和奮斗來減輕父母的辛勞。因為他的懂事和孝順,陳家的日子雖然清貧但不乏溫馨。

更讓陳九霖父母欣慰的是,1982年,在當時大學錄取率很低的情況下,陳九霖憑著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取了北京大學。他的這個經(jīng)歷被媒體稱為“雞窩里飛出金鳳凰”。然而,由于家庭困難,陳九霖只有單衣過冬。嚴寒難耐,還借過別人的棉大衣取暖。為了替父母分憂,除了國家給予的助學金外,陳九霖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內當英語家教,每次課能得到5元的家教費。錢雖不多,但對于陳九霖來說,父母的擔子又輕了一些,就是莫大的滿足了。而寒暑假時,他更是一天打兩份工——既當家教又當助教。對于自己打工賺來的每一分錢,陳九霖從來不舍得亂用。他不曾為自己添件暖衣,不曾為自己加份菜肴,卻用自己辛辛苦苦勞作、省吃儉用積攢的這些錢,送給了母親一份醞釀已久的驚喜——帶母親游覽北京。那是陳母最幸福的記憶,因為她是當時全村甚至周邊幾十里地區(qū)第一個游覽過天安門廣場的農(nóng)村家庭主婦。

大學畢業(yè)后,陳九霖很快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他除了“瘋狂地”投身工作外,做出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將遠在湖北老家的父母接來與自己一起生活。陳九霖說,之所以這么做,一是想給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讓父母享享福,二是不忍與父母分離、相互思念擔憂,也是更好地照顧年邁雙親。與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即使工作上再忙再累,他也盡量抽出時間陪伴父母,對父母的照顧稱得上無微不至。而這樣細致入微的關懷,轉眼竟是七年之久。

老人病多。1994年,母親第五次中風。目睹著老母親備受折磨的痛苦,陳九霖心如刀割。他迅速叫來了救護車,背起母親下樓上車,急送醫(yī)院救治。在母親住院期間,他日夜陪伴照顧,放下了所有事情,守候在母親身邊直到其蘇醒。經(jīng)過半年多時間的醫(yī)治和精心療養(yǎng),陳母的病情竟奇跡般地轉好了,壽命又延續(xù)了十年多。陳母為此經(jīng)常向家鄉(xiāng)人自豪地稱贊陳九霖說:“他吃的是我的粥,還給我的卻是肉!”

1997年,因工作成績突出,陳九霖被派往新加坡工作。在他剛到新加坡工作時,工資很低,每個月只有1200新加坡元。除了要負擔全家人生活外,光支付托兒費每月就需800新加坡元。為保證全家正常生活,陳九霖只得拿人民幣以六元兌換一元的匯率換取新加坡元。但是,即使生活如此艱辛窘迫,陳九霖依然沒有忘記住在老家的父母,他仍然堅持把父母接去新加坡同住,以便父母安享晚年。

人生之路充滿坎坷,2004年是陳九霖人生道路上大起大落之年。從事業(yè)上講,他為我國收購了SPC等優(yōu)質海外企業(yè)??墒?,從人生遭遇上講,他至愛的母親卻因再次中風一直臥床不起,他必須兼顧事業(yè)與家庭。為了處理危機,他每天只睡3個小時。當年12月1日,陳九霖剛剛從新加坡回到北京。本指望回湖北老家陪臥病在床的母親小住一些時候,可是,第二天,他便接到電話,要他立刻趕赴新加坡協(xié)助調查。責任心要求他應該盡快,但又放心不下病重的老母。他決定先向母親告別。在即將離開母親之前,他跪在母親的床前說:“媽媽,兒子不孝,對不起您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請允許不孝子暫時返回新加坡協(xié)助調查。我一定早去早歸!”站在陳九霖身邊的家人們、鄉(xiāng)親們都為陳九霖的這句話哭成一團。當時已經(jīng)身患糖尿病、每天都在注射胰島素的陳父堅強地告訴陳九霖:“你去吧!這里有我在!你快去快回!晚回了,我怕你再也見不到你母親了?!睂Ξ敃r的那種情景,陳九霖事后作了這樣的描述:“地震襲來墻不抖,黑云壓下風滯游。但聞撕心裂肺聲,更覺滿屋淚橫流!”

2005年6月19日,陳母不幸逝世。仍被羈押的陳九霖,悲痛萬分。稍作平靜后,首先打電話請他當時年僅11歲的兒子冒著炎炎的高溫赴湖北為老人家致悼詞。陳九霖在悼詞中用,“杜鵑啼血”來形容他對喪母的痛苦之情。他決心無論如何要回國為母親奔喪,即使遠隔重洋、行動受限,他還是想最后一次為母親盡孝。這份對母親深深的愛與眷戀,從開始到最后,一刻不曾缺失。經(jīng)過再三的爭取與努力,陳九霖終于在2005年6月29日獲準返回國內,為母親的墳頭培上一把土。

自古道:“求忠臣于孝子之門?!标惥帕貫樾⒖芍^已至很高境界,他為國盡忠也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正是他勇于承擔責任,發(fā)生于2004年的中國航油事件,獲得了較好的解決。

我自2003年就認識陳九霖。他的老鄉(xiāng)和朋友也給我介紹過他的情況,我贊賞他的孝心和為人,把其中的二三事寫出來,權作紀念。

王天璽

2013年1月

(注:本文作者為原《求是》雜志總編輯,中共云南省委副書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