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92年 壬申年(3)

甲子(2):卯年記憶、辰年記憶、申年記憶 作者:陳曉卿


幾個月后,崔萬增被告知退居二線,原因是有人認為他作為一名政工干部,做賣餡餅這樣的事情有損形象。

和崔萬增一樣,這時候許多人把上街擺攤作為認識市場的開始。《北京青年報》報道說,北京人這時的口號是“要想富,上馬路”,“各種跳蚤市場一夜之間遍布大街小巷,東八里莊紡織區(qū)、團結湖、八角村體育場、古城等地段,出現(xiàn)了10余處紅紅火火的第二職業(yè)夜市,規(guī)模最大的有200多人,少的則有50多人”。

此時,第二職業(yè)、小時工、跳蚤市場等詞匯被人們頻頻提到。1992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青年人“最迫切的需要”,許多人打出了“第一職業(yè)求穩(wěn)定,第二職業(yè)求發(fā)財”的口號。

這一年有4 600多萬農民進城打工。連續(xù)3年的豐收,糧價下跌,農村出現(xiàn)了賣糧難現(xiàn)象,農民收入也隨之下降。這一年,重慶市的糧票退出了市場,此時,生活必需品計劃分配的制度已經實行了30多年,隨著這一制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農民進城打工可以直接購買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電影《股瘋》反映了1992年股市大潮中上海市民炒股的故事,影片中阿婆發(fā)財?shù)那楣?jié)源自一個真實的故事。1992年,上海70多歲的老太太谷如貞去儲蓄所存款,跑錯柜臺買回100張30元的股票認購證,由此買賣股票賺了大約近30萬?!侗本┣嗄陥蟆穲蟮勒f,與電影不同的是,現(xiàn)實中的谷如貞發(fā)財之后,嘮嘮叨叨地說:“我活了70歲,也沒有見過那么多鈔票,這不是發(fā)橫財嗎?”

此時的上海和深圳是中國僅有的兩個可以發(fā)行股票的城市。

30多歲的盧曉媚是廣州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一名學者,從未涉足股市的盧曉媚得知8月份深圳將要發(fā)行一批原始股,于是和7個同事趕往深圳。在日記中,盧曉媚描寫了到達深圳第一天的情景:“上萬的人頂著烈日蜷縮在儲蓄所門前的水泥地上,礦泉水瓶子、快餐盒子扔得到處都是?!边@一天,深圳的300個新股認購發(fā)售點擠滿了150萬股民。

《蛇口消息報》發(fā)表的一組照片中,鏡頭所及都是排成長龍的隊伍,擁擠混亂的人群。一位來自江西的小伙子被清理出了購買股票認購證的長隊,他手里攥著被汗水浸濕的身份證和錢,絕望地沖著鏡頭大喊:“我排了整整兩天兩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