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莉:您剛才說按需吃藥我能夠理解,可按需學習是什么意思呢?
常小兵:你有強項,也有短項。當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難題,你需要一些新的知識補充的時候,你想自覺學習的時候,互聯網就向你敞開這個大門,你想學習什么都很方便,不像過去我們還得報這個機構報那個學校。
吳小莉:不過您也提到過這是一個培育的過程,可能要各行各業(yè)都能夠越來越多地把他們的服務搬上互聯網,這也是一個生態(tài)體系的建立吧。
常小兵:自IBM提出“智慧地球”以后,大家都在加速這個智慧、那個智慧的建設,都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但真正要把任何一個領域的智慧建設做好,就會涉及這個領域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件系統(tǒng)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用產業(yè)鏈支撐,把某一個領域從頭到尾都搬到移動互聯網上來,讓廣大用戶去使用、去優(yōu)化,那我相信這個領域的發(fā)展一定會加快。現在很多先知先覺的人或者是有點敏銳感覺的人都看到了這個商機,所以都在推進這個變化。這也是我們這個行業(yè)未來增長的一個重要方向,我們期盼著它能給我們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帶來更多的貢獻。
誰是移動互聯網的最大贏家,還要走著瞧
導讀:
在過去,中國的手機應用市場是被運營商唯一主導的商場,手機服務的提供者想把自己的產品拿到這個商場上賣,就必須向運營商支付加盟費;如果想要到位置更好、客流更大的黃金攤位,那么還得繳納一筆推廣費。不管是什么樣的產品,只要商場收到錢后,都會得到很好的推廣。而在今天,各種手機應用商城的出現,就像是在運營商主導的這個商場周圍,開起了一大批零售店。商場不再是供應商們的唯一選擇,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產品的特點自由入駐零售店,卻不再需要繳納加盟費、推廣費,只需要按月與零售店進行利潤分成。至于他們的產品是否能在零售店里得到一個顯著的推廣位置,主要是取決于用戶對它的滿意程度。
吳小莉:移動互聯網的特色是一撥替代另一撥,它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它可能打破運營商原有的、帶著圍墻的花園,但您還是希望它不斷向前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