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公學自開辦以來,有一部分之教員及管理員不為學生所喜。吳稚暉君任公學教員時,為組織衛(wèi)學會,已起沖突。學生被開除者十余人。吳君亦以是辭職,赴日本。而不孚人望之教員,則留校如故。是年(1902年)11月間,有中院第五班生,以誤置墨水瓶于講桌上,為教員所責。同學不平,要求總理去教員,總理不允,欲懲戒學生。于是激而為全體退學之舉。特班生亦犧牲其保舉經(jīng)濟特科之資格,而相率退學,論者謂為孑民平日提倡民權(quán)之影響。孑民亦以是引咎而辭職。
南洋公學學生既退學,謀自立學校,乃由孑民為介紹于中國教育會,募款設校,沿女學校之名,曰愛國學社。以孑民為代表,請吳稚暉君、章太炎君等為教員。與《蘇報》訂約,每日由學社教員任論說一篇,而《蘇報》館則每月助學社銀一百圓以為酬。于是《蘇報》館遂為愛國學社之機關(guān)報矣。吳君又發(fā)起張園演說會,昌言革命。會南京陸師學堂退學生十余人,亦來學社,章行嚴君其一也。于是請彼等教授兵式體操。孑亦剪發(fā),服操衣,與諸生同練步伐。無何,留日學生為東三省俄兵不撤事發(fā)起軍國民教育會,于是愛國學社亦組織義勇隊以應之。是時,愛國學社幾為國內(nèi)唯一之革命機關(guān)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