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時候,他們兩個關系中的一些特點就已經初露端倪,后來在州長府邸和白宮,這些特點就更加明顯了。在克林頓當總統(tǒng)的頭幾年,和他們兩個一起共事的戴維·格根發(fā)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我看到的那個比爾·克林頓每天都需要妻子情感上的支持。他依賴她,時時談起她,無論做什么都把她當作是永遠可以讓他依靠的、堅不可摧的直布羅陀巖石……當他們取得平衡的時候,可以互為補充。他們的伙伴關系為他的領導才能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她是錨,他則是帆;她是現(xiàn)實主義者,他則是夢想家;她是戰(zhàn)略家,他則是戰(zhàn)術家。”
6個月后,他們的朋友,實際上是所有法學院的學生,都領教到了他們之間那精心構建的平衡。那時,在耶魯法學院著名的大律師聯(lián)盟模擬庭審大獎賽上,希拉里和克林頓雙雙入選其中一支辯論隊伍。
希拉里在《親歷歷史》里寫道:“他精心組織了思想和詞句,使之聽起來像音樂一般優(yōu)美流暢,這讓我大為驚訝。我喜歡他的思維模式和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在他身上我最早注意到的地方就是他的手形,他的手就像鋼琴家和外科醫(yī)生的手,手腕纖細,手指細長靈巧?!痹谶@本希拉里的自傳中,只有不多的幾個段落表現(xiàn)出了“欣喜若狂”的感覺,這就是其中之一。
戀愛初期,在長島的海濱別墅里,有一晚希拉里和克林頓談到了畢業(yè)后的打算??肆诸D說他打算回阿肯色州謀求公職,而希拉里除了決定追求兒童和民權事業(yè)之外,還沒有什么具體打算。
比爾·克林頓愛上了希拉里,感覺到她有一種自己先天并不具備的從政必需的素質:強硬而不妥協(xié)。這種素質的意義和實質后來成為了克林頓夫婦的朋友、擁護者和對手們永無休止的辯論話題。沒有它,克林頓不可能當上總統(tǒng)。這個說法是有幾分正確的,畢竟,比爾·克林頓情愿調和矛盾也不愿意去戰(zhàn)斗,因此常常需要希拉里極力把他推上拳擊臺。
追隨他們二十多年的政治顧問迪克·莫里斯在與他們反目之前是這樣評價她的:“她有一種無畏的品質,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堅定力量,而他則不具備這些素質。她具有殺手的本能。她爭取什么時,都會采取直截了當?shù)姆绞健^量、戰(zhàn)斗,一定要讓戰(zhàn)火燒到對方的陣營。她沒有比爾的那些曲折迂回、謹小慎微的心思?!?/p>
盡管希拉里的政敵喜歡把她丑化成一個潑辣、讓男人聞風喪膽又固執(zhí)己見的悍婦,但是她并非那樣的人。她做事總是經過深思熟慮,根本不像他們說的那般淺薄。她的思維方式帶有點軍事化的縝密風格:觀察地形,發(fā)現(xiàn)障礙,識別不利情況,然后分別采取相應的行動。比爾的思維方式則不盡相同。他反應較慢,很難識別他人的惡意,他假定別人都是好人,愿意花幾個月的時間贏得別人的信任。而希拉里則隨時準備在危急關頭先除去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