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這便著了忙:“好妹妹,千萬饒我這一遭!原是我說錯了。若有心欺負你,明兒我掉在池子里,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王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p>
黛玉又“嗤的一聲笑了”,且笑出了淚來,遂“一面揉著眼,一面笑道”:“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镴槍頭?!边@是鶯鶯向張生說的愛語。
寶玉便笑道:“你這個呢?我也告訴去?!?/p>
黛玉當(dāng)即來了一句更妙的:“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如此美妙的故事,雪芹究是怎么鼓搗出來的呢?
先看林妹妹這個自夸罷。當(dāng)年,清照如是說:
“余性偶強記?!?/p>
我的天性具有強盛的記憶力。
清照這一賣弄不要緊,林妹妹就成了“一目十行”的。
至于我獲知這共讀西廂的來歷,原是得了批書人的啟發(fā)。只是那批語,200多年來無人解得:開《楞嚴》之密語,
闡法界之真宗。
戚序 “《楞嚴》”是佛教經(jīng)典《楞嚴經(jīng)》?!胺ń纭笔鞘挛锉举|(zhì)?!罢孀凇笔钦婢?。
單這解釋,仍屬云山霧罩。因少有人知,《楞嚴》是清照的一則趣事。
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曾手書全篇《楞嚴經(jīng)》。樂天的墨跡傳至清照那時,已歷300年,自屬珍寶。
彼時,明誠于淄州做太守。一日他去鄉(xiāng)下,行至水清林茂處,偶遇隱士邢有嘉。交談后意氣相投,邢有嘉竟不厭明誠是為官之人了。明誠再次造訪時,邢有嘉“遂出樂天所書《楞嚴經(jīng)》相示”。明誠得到珍寶,便“上馬疾驅(qū)歸”,回至歸來堂清照身邊,“與細君共賞”:酒渴甚,烹小龍團,相對展玩,狂喜不支。兩見燭跋,猶不欲寐,便下筆為之記。
《云自在龕隨筆》于清照那極少的事跡記載中,這是至為珍貴的一例,且是明誠親筆記于白居易手書的經(jīng)卷上。雪芹哪里忍得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