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我的寶貝,這么小就知道心疼媽媽,真是心疼死大姨了。”亮亮大姨一邊說著,一邊將小亮亮擁在懷里,眼中不由得涌上一股熱淚,“要是小麗姐姐也像你這么懂事該多好啊……”
原來大亮亮兩歲的小麗在家很少干活,都四年級了,每天還要媽媽疊床,吃完飯連碗筷都懶得收拾,更別說幫媽媽做飯了。和亮亮相比,小麗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千金小姐”。此刻亮亮姨才認識到,這都是她一手造成的。小麗3歲多的時候,也經(jīng)常到廚房要幫她做事,但她不僅不鼓勵,還嫌孩子礙事,擔心孩子把事情做砸了。一次吃完飯,小麗跑過來要幫媽媽端碗碟,她立刻制止道:“不要動,你會打碎的!等你長大以后再干這些事!”久而久之,女兒自立的意識就逐漸泯滅了。
許多家長都會像亮亮爸、亮亮大姨那樣,以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什么都好,不讓孩子干一點家務;也有的家長由于擔心孩子做不好、做砸了、礙事而阻止孩子的自立行動,結(jié)果把孩子變成了什么事情都干不了的少爺和小姐,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與悲哀。要點提示
1.孩子在進行自立行動時,父母應作好風險評估。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大驚小怪,阻礙孩子的自立行動,否則孩子會變得膽小怕事,一事無成。
2.父母不要因為擔心孩子做不好、做砸了、礙事而阻止孩子的自立行動,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交的學費。
3.孩子在學習做事時,父母要做好示范和指導。如果孩子沒做好、做砸了,應當鼓勵孩子繼續(xù)做,千萬別指責孩子。要訣三:在風險較大時要做好暗中保護
亮亮媽對于沒有多少風險的事,基本上都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但是,對于有較大風險尤其是關(guān)系到孩子安全的事,她就非常謹慎。比如過年放炮、放禮花等,都由丈夫陪著孩子一起玩,以便暗中指導和保護。
上學前班時,一次,亮亮看見媽媽數(shù)錢,就向媽媽提出要一點錢,自己去買好吃的。
“媽媽,給我點錢,我想自己去買吃的。”
亮亮媽有點猶豫:雖然自己多次帶亮亮到小區(qū)商店去買東西,可亮亮從來沒有單獨出去過。
“好,路上可要小心,尤其是過馬路的時候。過馬路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呀?”亮亮媽突然有了對策。
看著兒子出門下樓,她也悄悄地尾隨其后。一路上,她看見亮亮跟樓下的張大爺打了聲招呼,過馬路時左右張望,看到?jīng)]車了才過去。不一會兒,亮亮手里拿著他愛吃的鍋巴從店里走了出來。這時,亮亮媽才放下心來,轉(zhuǎn)身快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