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提示
1.每個孩子都有傾訴的愿望,尤其是向身邊的父母親人傾訴。耐心的傾聽不僅能滿足孩子傾訴的需求,促進親子關系,還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2.當孩子有傾訴需求時,父母無論多忙都應放下手中的事,耐心地聽孩子說話,別自以為是地打斷孩子。
3.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隱私,絕對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記、信件等。如果被孩子發(fā)現了,不僅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導致孩子不信任父母,破壞親子關系。
第四項:孩子學累了,放松一下很正常
一天,米老師在辦公室里談到,有一個上初二的男生居然在日記中寫:“把爸爸趕出門,讓他凍死在外面,然后我離家出走,再也不回來了?!?/p>
這件事立刻引起了郭老師的關注,他追問起原因。米老師解釋說,為了能讓孩子專心學習,男生的父親把他房間里所有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拿走了,不讓他看電視,也不讓他上網。男生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有一次,他學得累了,想看會兒電視換換腦子,結果爸爸媽媽一人抱著他的腰,一人揪著他的耳朵,逼他去學習。
郭老師聽后說,家長以學習為名剝奪了孩子正常的休閑娛樂時間,時間長了,物極必反,難怪孩子會產生如此極端的念頭。孩子的學習與娛樂就像是吃飯與喝水,光讓孩子吃飯而不讓他喝水能行嗎?娛樂是人的正常需求,理應得到尊重。這位父親要是再不懸崖勒馬,搞不好真要出什么亂子。米老師完全贊同郭老師的觀點。據說,男生與父母的關系越來越僵,不僅動不動就和父母頂嘴吵架,就連父母愛吃的菜都拒絕吃,說是為了與父母劃清界限。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米老師與郭老師的討論一字不落地鉆進了亮亮媽的耳朵里。亮亮已經上初三了,眼看郭老師及好幾個同事的孩子都考進了師大附中(蘭州市重點高中),亮亮媽自然也希望兒子也能考進去。亮亮雖然學習不錯,可平時有些散漫,要想考進附中還需要再加一把勁。因此,自亮亮進入初三,她的弦一下子就繃緊了。她悄悄地收起了給亮亮剛買的足球,把墻上的球星海報換成了“學習計劃”,還專門請人寫了“一寸光陰一寸金”掛在墻上。平時,她和丈夫跟兒子說得最多的就是“抓緊時間學習”,恨不得讓兒子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剛開始,亮亮還比較配合,吃完飯就關上門做練習、預習功課,可慢慢地抵觸情緒卻越來越強。前幾天下班回家,亮亮媽見亮亮正在看電視,便說了幾句:“時間這么緊,還有閑工夫看電視,人家郭老師的女兒都考上附中了……”哪想亮亮卻跟她頂起嘴來,說他才做完一套習題,放松一下有什么不可以?類似的爭吵還發(fā)生過好幾次。母子之間的關系雖然沒有惡化到那種程度,但顯然已經大不如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