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他加速超車,在經(jīng)過你車窗時,對你做了個不文雅手勢,并且嘴里似乎還咕噥些骯話。你真的很想回應(yīng)他的手勢,對他閃燈,并且搖下車窗咒罵他。但是,這樣的后果會是什么呢?很可能,你會:
◎ 感覺更糟而非更好
◎ 讓那位司機感覺更糟而非更好
◎ 增加自己和其他人的傷亡風(fēng)險
◎ 被交警要求靠邊停車
◎ 如果有人(尤其是你的孩子)在車上,你則為他們樹立了一個應(yīng)對困境的不良榜樣你想用粗魯?shù)氖謩莼貞?yīng)那個司機的無禮,這是可以理解的。我也明白,不止我一個人對此咬牙切齒。但是,理解是一回事兒,我卻絕對不贊同你用同樣粗魯?shù)姆绞交貞?yīng)他。在這種情況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能會傷害到所有無辜的人——包括你自己和沒有參與此事、理應(yīng)獲得道路行駛安全的其他司機。
因此,如果客觀地看待這種情況,你就會明白,做出讓事情變得更糟的事兒是不對的。也許你不能讓那位不友好的司機平靜下來,但無疑能夠避免對他、對自己、對乘客以及對其他司機造成傷害。第一個原則“不造成傷害”,便是你處理此事的最佳方式。
事實上,上述五個原則,能夠為你在生活各方面做出最佳選擇提供極好指導(dǎo)。這些原則在法律、金融和心理方面同樣適用,但在道德領(lǐng)域,它們是第一,也是最重要原則,即我說的“德商”的核心。本書中,我會向大家介紹,如何掌握這些原則提高自己德商,從而能夠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