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伐哲陳:殺之,肉亦可食?。?)

努爾哈赤全傳 作者:閻崇年


努爾哈赤起兵后,東西征戰(zhàn),南北馳突,重新整合女真的事業(yè)一步步地取得進展。他繼對蘇克素滸河部、董鄂部獲取重大勝利后,又兵指哲陳部,在統(tǒng)一建州女真的道路上策馬奔馳。

萬歷十三年(1585),伐哲陳部。哲陳部分布于渾河上游流域,是蘇克素滸部的左鄰。這年二月,努爾哈赤率披甲之士二十五人、士卒五十人攻哲陳部界凡寨。因敵人預知有備,毫無所獲。當回軍至界凡南的太蘭崗時,薩爾滸、界凡、東佳和巴爾達城之主,合兵四百余追襲。界凡城主訥申、巴穆尼疾馳逼近,努爾哈赤單騎撥馬迎敵。訥申策騎猛撲,砍斷努爾哈赤馬鞭,努爾哈赤撥轉馬頭,奮力揮刀,將訥申后背砍為兩段;又轉身回射,巴穆尼中箭落馬斃命,追兵也因之驚怯呆立。

努爾哈赤見敵眾已寡,乘敵驚魂未定,一面指揮步騎退卻,一面駐馬訥申尸旁。訥申部眾呼叫道:“人已死,何不去?欲食其肉耶!汝回,我輩欲收主尸。”努爾哈赤回答道:“訥申系我仇〔人〕,幸得殺之,肉亦可食!”(《滿洲實錄》第2卷)言畢,他作殿后,緩騎退卻。努爾哈赤率七人如伏,將身體隱蔽,僅“露其盔,似伏兵”(《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第1卷)。敵軍喪其首領,又疑有伏兵,邊喊邊退。努爾哈赤引兵徐返,敵兵未敢再追。

同年四月,努爾哈赤率馬步兵五百人再征哲陳部。因途中遇大水,他令步騎回軍,只留綿甲五十人、鐵甲三十人,共八十人繼進。到渾河畔時,因嘉哈的蘇枯賴虎潛報消息,于是托漠河、章甲、巴爾達、薩爾滸、界凡五城主,急集兵八百余人憑渾河、抵南山、陳界凡駐兵以待。敵人的兵力,十倍于己,以逸待勞,其勢洶洶,頗為險惡。他的部屬、五叔祖包朗阿之孫扎親和桑古里,見敵兵眾多,氣焰高漲,嚇得解下身上甲胄,交給別人,準備逃跑。努爾哈赤怒斥道:“汝等平昔在家,每自稱雄于族中,今見敵兵何故心怯解甲與人?”(《滿洲實錄》第2卷)說罷,他親自執(zhí)纛,弟穆爾哈齊和近侍顏布祿、兀凌噶,總共只有四人,往前沖擊,奮勇彎射,殺二十余人。敵兵驚惶陣亂,涉河爭遁。

經過一陣廝殺,努爾哈赤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他用手斷扣,卸甲稍憩。旋又著胄縱騎疾追,斬殺四十五級。馳至界凡險隘吉林崖,登崖遙望敵兵十五人一股奔崖而來。努爾哈赤取下盔纓,隱身待敵。等敵人逼近時,他先傾力射出一箭,敵中為首一人中箭,穿脊而死。穆爾哈齊繼發(fā)一箭,又射死一人。余敵崩亂,逃至山崖,墜崖而死。努爾哈赤全勝回師。

兩軍相逢勇者勝。勇敢,是戰(zhàn)勝強敵的一個法寶,是努爾哈赤的重要品質,也是他奪取渾河之役勝利的基本原因。渾河之役,努爾哈赤發(fā)揮勇敢與機智的品質,運用伏擊與獵射的戰(zhàn)法,創(chuàng)造了女真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他在總結渾河之役時說:“今日之戰(zhàn),以四人而敗八百之眾,此天助我以勝之也!”(《清太祖高皇帝實錄》第2卷)這為渾河之役不僅染上了夸張的筆墨,而且涂上了神秘的色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