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美國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做了一個實驗,他找來39 名大學生,進行了一項題為“興趣障礙診斷”的人格測試。調(diào)查后的一個星期,每位參加測試的學生都收到了一份人格描述報告,報告數(shù)據(jù)都是福勒從實驗中采集到的。隨后,他要求學生們根據(jù)報告的準確性給出評價,最高得5 分(完全匹配),最低得零分(非常糟糕)。測試結果讓人激動不已,平均分高達4.26 分,這意味著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這份人格描述報告近乎正確。只有12.8%的學生給出的評價分數(shù)低于4 分(非常準確),給出2 分(一般)以下評價的學生一個都沒有。通過學生們的反饋,大致有以下幾種評價:
“這太令人驚訝了!結果既準確又詳細?!?/p>
“完全正確!”
“太棒了,我希望能再詳盡一點?!?/p>
“就我個人而言,報告的各項描述都很符合我的情況,歸納得很好。”
從表面上看,興趣障礙診斷這項測試似乎非常有效,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福勒其實從來就沒有用過它!實際情況是,那些實驗數(shù)據(jù)他碰都沒有碰過,也沒有進行過任何分析與歸納,在他給每個學生提供的人格描述報告中,用了一大堆星座書中的慣用語句,這種東西你隨隨便便就可以在路邊的書報攤上買到:
“你非常需要別人喜歡并欣賞你。”
“你很容易對自己不滿?!?/p>
“你還有很多沒有發(fā)揮出來的潛力,并且尚未將它們變成你的優(yōu)點?!?/p>
福勒在當?shù)亻_了一家書刊店,也許,他至今還沒有挖掘出什么普世真理,不過,他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條普世性的心理原則。這條心理原則既迷人又會讓人大吃一驚,它還是占星術、看手相、通靈占卜的核心秘籍,在美國支撐著一個有數(shù)十億產(chǎn)值的獨立產(chǎn)業(yè)。在這個實驗里,福勒把同樣的一組原始報告復制了幾十份,分別給了參與實驗的這些學生,最后得到了高于4.2 分的反饋評價。所以說,人們?nèi)菀兹ハ嘈乓粋€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認為這就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并且給出“高度準確”的評價。伯特倫·福勒有句著名的話:“我們找到了一種共性話語,適用于每個人。”心理學家將這種情況命名為“巴納姆效應”。
同時,福勒的實驗還給出了一個有趣的推論,就是參與測試者愿意透露的個人信息越多,他對結果準確性的評價也就越高。對此,堪薩斯大學做過一項實驗,證明了這一說法。參與測試的志愿者被分為3 組。第一組,由一位自稱“占星師”的人主持,他要求小組成員給出自己確切的出生信息,包括出生年、月、日。第二組只要求出生時間精確到月,而第三組志愿者則不需要提供任何信息。隨后,實驗參與者都收到了個人星座分析報告,“占星師”聲稱它們是根據(jù)每個人提供的信息、經(jīng)分析后給出的報告,但其實每一份報告都一模一樣??梢灶A見的是,三個組給出的占星準確度評價是完全不同的。不要求提供任何個人信息的第三組,給出的準確度評價的平均分是3.24 分,這個分數(shù)略高,但高出的并不多。要求提供出生年和月信息的第二組平均分是3.76 分。而提供確切出生信息的第一組,平均分高達4.38 分。換句話說,人們對于占星結果準確性的評價,并不取決于占星師告訴了他們多少,而是他們提供給占星師的信息量。這就意味著,心靈咨詢師只要讓委托人多說話,就能提升他們自身的權威性。
當然,這并不等于說,你占星的內(nèi)容對結果沒有影響。其中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你說的話必須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不能讓人一聽就覺得完全不符。(雖然如此,人的記憶常常會出現(xiàn)選擇性偏差的現(xiàn)象,就是選擇性地記住那些準確的論述,而容易忘記那些不準確的。)在和人解析星座的時候,溫和的贊美更能激發(fā)對方的興趣,這比赤裸裸的贊美或者言辭激烈的批評要有效得多。同時,你還要留出一定的余地,這樣才更容易成功。巴納姆效應是否奏效的關鍵,并不在于他們在大多數(shù)時候都提供了模棱兩可的信息,而在于人們總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愿意去相信一些更基本的事情。
心靈魔術師真的擁有能看穿人們內(nèi)心想法的超能力嗎?
心靈魔術師運用巴納姆效應,采用冷讀術(“冷”這個詞在某種意義上講,指的是你事先對被占卜人的情況毫不知曉),裝作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技巧還能用在人口分析、尋找線索和經(jīng)典魔術表演上。讀心術士、巫師往往通過冷讀術來讓人們確信,他們確實具有超越正常感官的洞察力。一個成功的冷讀術高手能夠讀出你的心思、預言未來,還能問道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