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出身的大將軍何進對宦官專權不滿,袁紹有意借何進之力,除掉宦官;而何進因袁紹門第顯赫,也很信任袁紹。從此,倆人的關系變得非同一般的“鐵”。
搶個皇位真費勁
靈帝病重之際,眼看要掛了,但還沒立太子。因為皇位繼承問題,宦官與外戚之間的矛盾被激化了。
靈帝早年接連死了好幾個兒子,所以何皇后的兒子劉辯出生后,就送到一個姓史的道人家去撫養(yǎng),被稱為史侯。王美人的兒子劉協(xié),則由靈帝的母親董太后親自撫養(yǎng),被稱為董侯。
靈帝病重后,群臣請立太子。靈帝覺得皇后生的劉辯輕佻淺薄,不是當皇帝的料;而小兒子劉協(xié)雖然年紀小,但是看著有點兒君王氣度。如此一來,靈帝就想廢嫡立庶,但他又擔心群臣反對,所以舉棋不定。
此時,蹇碩這些宦官與靈帝是一條心的,因為他們害怕劉辯繼位后,外戚力量大增。他們還借口西北有人作亂,提議請大將軍何進領兵西上平叛。
何進當然洞悉宦官的詭計。他以青、徐兩州黃巾軍復起為由,奏請派遣袁紹東進徐州、兗州,待袁紹引兵而還,自己再西上。這樣一來,就把行期一直拖下去了。
沒幾天靈帝就掛了。蹇碩當時在宮中,計劃先殺何進,然后立劉協(xié)為帝。于是他派人去請何進,說要跟他商量事兒。何進哪知道是要殺他啊,傻愣愣地就要乘車進宮。幸好蹇碩手下的參謀與何進早有交情,迎接他的時候,用眼神示意——趕緊跑,這是狼窩,進不得!
何進一看大驚失色,趕緊驅車抄近道逃回自己的軍營。隨后他率軍控制了各郡國在京城的官邸,如此一來,誰都甭想迎立新君;然后聲稱自己生病了,拒絕進宮。
蹇碩一看何進殺不了了,迫于壓力,只好答應立劉辯為帝。劉辯當時只有十四歲,他尊自己的母親何皇后為皇太后,讓其參與聽政,然后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光熹,封皇弟劉協(xié)為渤海王(后來封為陳留王),任命后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一同主持尚書事務。
至此,士大夫階層取得了短暫的勝利。由于外戚士大夫和宦官的爭斗已經進入了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白熱化階段,所以這場勝利持續(xù)的時間相當短暫。面對外戚士大夫集團的得勢,宦官們會輕易束手就擒、引頸就戮嗎?以后的局勢會如何發(fā)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