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很多人都看出了董卓的野心,但是董卓對自己的實力沒底氣。因為他初到洛陽,手下只有三千步騎兵,要是別的將領不服,他還真控制不住局勢。
為了造成兵力雄厚的假象,每隔四五天,董卓就會派軍隊夜里悄悄出發(fā),第二天早上再嚴整軍容,大張旗鼓地返回。洛陽城中沒人知道他的底細,所以大家都以為董卓的援軍源源不斷地來到了洛陽。
很快,何進、何苗的部下都投靠了董卓。董卓為了吞并京城衛(wèi)戍司令丁原的部隊,還暗中指使丁原的部下呂布殺死了丁原。
呂布,字奉先,是漢末三國響當當?shù)囊惶柸宋?,當時人稱“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三國志·魏書·呂布傳》注引《曹瞞傳》)。呂布生得英俊瀟灑,武力過人。他善使一把方天畫戟,在三國武將戰(zhàn)力榜上排名第一。
但是呂布這個人見錢眼開,道德品行很不好。因為貪圖董卓許的富貴,呂布殺了待自己如同親子的義父丁原,投靠了董卓。從此,董卓不僅兵力大增,還得到了一員猛將,實力越發(fā)強大。
橫刀相向誰怕誰
孔圣人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董卓實力再強,也只是個并州牧,屬于地方官。他本應該在并州管理州郡,治理百姓,安撫邊疆,如今卻老在中央待著,成天吆五喝六、拍桌子瞪眼的,這算哪棵蔥?
對此董卓心里也明白,于是他暗示朝廷:“你們看這雨老下個不停,這是天災呀!是天災就得有人來承擔責任。按道理講,皇帝應該下罪己詔。可是皇上還小,繼位的時間又短,所以皇上肯定沒錯。既然皇上沒錯,誰來承擔過錯呢?那只有三公——司徒、司空、太尉來承擔了?!?/p>
董卓這是要求皇帝罷免司空的職務,自己來接任。
此時的董卓以大軍威脅朝廷,在朝廷上已經是說一不二了。朝廷面對董卓的暗示,哪敢說個不字?于是劉弘的司空一職被罷免,由董卓接任。這樣一來,董卓位列三公,還兼著并州牧,手中又握有大軍,終于能名正言順地在京城待著,為非作歹了。
但區(qū)區(qū)一個司空是不能讓董卓滿足的,更何況此時的京師洛陽已經完全被董卓的涼州軍掌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