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恐是安全會議頭號課題(4)

世界主要國家安全機制內幕 作者:彭光謙


經驗之四:把反恐看作系統工程

軍事、國安、治安、社會、經濟和外交各部門協調行動。一要殲滅叛軍主力,俄軍用兩年多時間殲敵1.4萬名,大股匪幫絕跡;二要重新建立忠于聯邦中央的政權機構。俄軍收復大型居民點后即設立軍管區(qū)(共20個),由俄軍軍官任司令,作為中央駐當地全權代表,統理轄區(qū)內一切要務。局勢穩(wěn)定后,軍管區(qū)大權轉給地方政府;三要恢復社會經濟,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解決難民問題,重建毀于戰(zhàn)火的民房和基礎設施。

北高加索地區(qū)經濟長期落后,社會動蕩不安。居民失業(yè)率高,印古什為50%,車臣為30%,達吉斯坦為15%。車臣族桀驁不馴,與俄羅斯族有宿怨,“仇俄”情緒嚴重;車臣不少年輕人鮮有文化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能,易受煽動,走上暴力反抗和刑事犯罪的道路。只有解決了社會經濟問題,車臣才能長治久安。

經驗之五:創(chuàng)造條件,消除特殊政治生態(tài)下產生的“民族共和國”

俄羅斯帝國本是大一統國家,20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劃分為幾十個省。成立蘇聯時,列寧拋棄大一統國家體制,否決了斯大林不設立共和國的建議,致使國中有國,民族自治權膨脹,為蘇聯解體埋下伏筆?,F在俄羅斯有150多個民族,“主體民族”俄羅斯族約占人口的4/5,法律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對任何民族,既不歧視,也不照顧。新版身份證干脆把“民族”欄撤銷,以弱化民族意識,強化公民意識。有政治家主張撤銷共和國建制,全國行政單位統一為州。

經驗之六:搭國際反恐戰(zhàn)爭便車

俄羅斯在“9·11”事件后,立即高調支持美國反恐戰(zhàn)爭,換取美國少搞“雙重標準”,并在道義和情報領域支持俄羅斯反恐。例如,2011年5月26日,梅德韋杰夫借八國峰會之機,在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懇請他把車臣“總統”烏馬羅夫列入被通緝的恐怖分子名單。美國懸賞500萬美元,搜尋烏馬羅夫確切藏身地。

俄羅斯車臣反恐經驗中最珍貴的一條則是“擒賊先擒王”,詳見下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