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核心的轉移:東西方走了不同的道路(1)

西方將主宰多久 作者:(美)伊恩·莫里斯


然而圖7–1清晰地表明這一切并未發(fā)生。盡管兩個核心在公元700年都基本統(tǒng)一,并且在公元8~10世紀之間都經(jīng)歷了,或者說是遭受了類似的政治命運,東方的社會發(fā)展速度仍然快于西方。

可以證明的是,兩個統(tǒng)一核心的政治統(tǒng)治都是風雨飄搖。它們的統(tǒng)治者必須重新學習漢代和羅馬時期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熟悉的課程,那就是帝國的統(tǒng)治是憑借欺騙和妥協(xié)實現(xiàn)的,但是當時的隋朝和阿拉伯人都不善此道。像漢代一樣,隋朝也要警惕游牧民族的入侵(當時是突厥人,而非匈奴人),但是由于東方核心的不斷強大,他們也要提防來自新興國家的威脅。當高句麗王朝與突厥人開展秘密協(xié)商,討論聯(lián)合起來侵略中國的時候,隋朝的皇帝決定采取行動。公元612年,他派遣一支龐大的軍隊攻打高句麗王朝,但是由于惡劣的天氣、糟糕的后勤保障以及殘暴的將領指揮,戰(zhàn)爭以失敗告終。公元613年,他又派遣另一支軍隊,在公元614年又派遣了第三支,正當他籌備第四支軍隊時,叛軍違抗了他的命令,轉而顛覆了他的國家。

在一段時間里,這些天啟騎士似乎掙脫了束縛。諸侯們瓜分了整個中國,突厥首領們則對他們的領地任意擺弄,隨意洗劫。災荒和疫病不斷蔓延,傳染病在草原之間不斷傳播,聽上去就像是從海上帶來的黑死病一樣令人作嘔。但是如同統(tǒng)治者的蠢笨愚昧足以引發(fā)災禍一樣,具有領袖氣質的人物出現(xiàn)足以結束災禍。當時中國有一個稱唐國公的諸侯,他成功地說服了匈奴最主要的首領們支持他攻打其他諸侯。當匈奴意識到自己犯下大錯時,他已經(jīng)稱帝,并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唐朝。公元630年,他的兒子利用突厥的一次內亂,將中國的統(tǒng)治范圍延伸到了從未涉及的草原地區(qū)。國家掌控力得以恢復,人口流動擴大,疫病逐漸消失,這醞釀出了高速的社會發(fā)展,由此成就了之后的武氏天下。

唐朝運用了比隋朝更為強硬的手段,保證了統(tǒng)治核心的統(tǒng)一,但是人畢竟是有血有肉的,這種手段并不見得總是奏效。事實上,正是情感豐富的人們瓦解了唐朝。根據(jù)著名的大詩人白居易所說,公元740年時,唐玄宗—“迷戀紅顏禍水,最終禍國殃民”—瘋狂地愛上了親生兒子的王妃,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楊貴妃,并且將她封為自己的妃子。這個故事聽上去就像1 500年前周幽王和意圖顛覆西周的蛇蝎美女褒姒之間的愛情一樣令人生疑。但是盡管如此,傳統(tǒng)觀點認為唐玄宗為了取悅楊貴妃什么都愿意做,他的辦法之一就是給楊貴妃寵信的人無數(shù)的榮譽,包括一個投向漢人的名叫安祿山的突厥將領。唐玄宗忽視了對兵權的限制,縱容安祿山集結起龐大的軍隊。

考慮到宮廷爭斗的復雜程度,安祿山遲早會失寵,這一點是不可避免的。公元755年,當安祿山意識到這一點時,他公然調動龐大的軍隊圍攻長安。唐玄宗和楊貴妃倉皇逃亡,但是途中憤怒的衛(wèi)兵將內戰(zhàn)的爆發(fā)歸咎于楊貴妃,并要求唐玄宗處死她。唐玄宗為了防止自己的摯愛落入士兵手中,只得啜泣著讓近身的大太監(jiān)勒死了楊貴妃。這就是白居易所描寫的“花鈿委地無人拾”這一情景。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M紆登劍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