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我們應該很清楚幸福的源泉并不在于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幸福定位點,因為定位點無法更改,并且我們也無法通過改變環(huán)境得到持久的幸福。雖然搬家、漲工資、整容會給我們帶來短暫的幸福感,但這樣的幸福不會持久,這是因為人們對環(huán)境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另外,改變生活環(huán)境也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通常這種改變是不現(xiàn)實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難道每個人都有閑錢、有資源或者有時間去改變自己生活條件、工作、配偶甚至外表嗎?
如果幸福的秘籍不在于提高定位點,也與改善生活環(huán)境無關,那么在于什么呢?獲得持久的幸福還有可能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特別幸福的時刻。實際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越來越幸福。在一項持續(xù)了22年的研究中,大約有2 000名身體健康的“二戰(zhàn)”老兵和越戰(zhàn)老兵參與了這項研究。結(jié)果顯示,隨著這些人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幸福感也相應增加,并且在65歲時達到了最高值;這種幸福感一直持續(xù)到75歲,他們的對生活的滿意度才開始顯著下滑。
這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但是我們?nèi)绾巫霾拍軌蚣铀倩蛘呔S持幸福感呢?答案就在幸福餅圖中?;叵胍幌拢腋8杏?0%源于幸福定位點,有10%由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決定,而剩下的40%則是由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決定的,這就意味著提升幸福的秘密就在于這40%。如果我們認真觀察那些幸福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不會坐等幸福從天而降,相反,他們靠自己創(chuàng)造出幸福。他們渴求新思想、追求新成就,而且都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緒。所以,我們的主觀性活動會對幸福水平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只要行動起來、堅持不懈,就能遠遠超越幸福定位點以及生存環(huán)境對我們的影響。因此,一個不幸福的人通過學習幸福的人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就可以獲得幸福。
馬庫斯和羅蘭對婚姻適應的不同反應
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項德國科學家所做的研究,該研究追蹤了1 761名受試者15年間的生活—從他們單身開始,一直到他們婚后的生活。這項影響深遠的研究發(fā)現(xiàn),和結(jié)婚前相比,受試者總體的幸福感在婚后并沒有什么太大改變,因婚姻而增加的幸福感僅僅持續(xù)了兩年就回到了原來的水平。但是,人們對婚姻的反應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在研究中有兩名與眾不同的參與者,他們是馬庫斯和羅蘭。在研究期間,他們都和女朋友結(jié)婚了。馬庫斯和女朋友結(jié)婚后,其幸福指數(shù)明顯高于平均水平;8年后,和單身時相比,婚姻生活仍讓他感覺非常幸福(僅僅比最高點時稍有下降)。但羅蘭的情況則完全不同:結(jié)婚的頭兩年,他就沒覺得比自己單身時幸福,此后的5年內(nèi),他的幸福感更是越來越少了。
這兩個人的差別在哪里呢?首先,馬庫斯不希望婚姻的幸福感消失,他也沒有把這些美好和幸福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此他下定決心要努力做一個好丈夫,用心經(jīng)營和妻子之間的關系。例如,他會經(jīng)常對妻子說“我愛你”,給她買花,一起去旅行,培養(yǎng)共同的愛好,關心妻子并分享她的感受。相較而言,羅蘭剛結(jié)婚就感到非常失望,他覺得婚姻生活和他預期的完全不一樣。從那時起,他的婚姻也在一步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