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出現(xiàn)了兩位男子,年長的具有王者風范、紅臉美髯,年輕的非常秀氣。年長的向大師致意:“我是大漢忠臣關羽,由于壯志未酬,心有不甘,死后據(jù)山為王。大師您為何來此地?”
大師說:“我希望在這里建立道場,弘揚佛法。”關羽說:“請大師原諒我先前的魯莽,并以慈悲攝受我等。您放心,我們一定幫助建寺。請大師安心坐禪,七日后即可完工?!?/p>
果然,大師繼續(xù)入定,七日后出定時,正如關羽所言,大池已被填平,一座莊嚴的寺宇拔地而起。
從此之后,大師在這里演講佛法,受益群生。忽一日,關羽又出現(xiàn)在大師面前說:“弟子今日得聞‘出世間法’,愿洗心革面受戒,永為佛門弟子?!?/p>
于是,大師為關羽授三皈五戒,使關羽成為佛門弟子,也成為護持佛法的護法神——伽藍菩薩。
自此,伽藍菩薩和韋陀菩薩一起,成為佛教兩大護法神,關羽為右護法,韋陀為左護法。
智者大師給關羽講了什么,能使數(shù)百年的冤魂得以皈依?
“還我頭來!”集聚的是一股解不開的怨恨,打開怨恨之門,就是自己的認知問題。
我們時時為不正確認知所困惑,看到的是自己絕對應該獲得的東西。豈知有所得必有所失,事物總是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與管理會計機會成本的原理一樣,你的資本在某方面實現(xiàn)的收益,將成為在其他方面投資收益的機會成本。護教伽藍的啟示:正確看待得與失的關系問題非常重要,有利于每個人明了自己的心智。俗話說舍得舍得,舍的目的是為了得,舍去越多,得到的也會越多。佛家倡導布施的真諦,是要真布施,舍出去了要無欲無求,這樣換來的得,將是圣人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