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在家鄉(xiāng)江蘇金壇讀小學時,成績不好,但喜歡思考。初中時表現出數學天賦,但因家境清寒,讀不起高中。恰逢中華職業(yè)教育社在上海開設職業(yè)學校,他于1925年考取該校。讀了不到一年,一來數學課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欲,二來學費難支,于是輟學回到家鄉(xiāng),成了店鋪小伙計。他一邊工作,一邊業(yè)余讀《大代數》、《解析幾何》、《微積分》等書,走上自學之路。
1929年前后,華羅庚寫出專業(yè)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投寄給上海《科學》雜志。這是熊慶來、竺可楨兩位名教授創(chuàng)辦的刊物。華羅庚的文章發(fā)表于該刊第15卷第2期,得到名師欣賞,由此得以進入清華大學數學系,任助理員。此后數年里,他在工作之余修完數學系全部課程,并學會了英語、德語、法語,在國際專業(yè)雜志發(fā)表文章,被清華大學推薦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他開始進入堆壘素數論領域,用一年時間寫出《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合估計問題》,提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從此名揚天下。
抗戰(zhàn)爆發(fā),華羅庚渴望回國參加救亡。1938年,他謝絕蘇聯科學院邀請,應聘于西南聯大,為國家培養(yǎng)英才。在極為艱難的環(huán)境中,華羅庚白天教學,晚上著述,寫出二十多篇論文,完成數學名著《堆壘素數論》。
在日軍飛機的轟炸下,聞一多得知華羅庚一家沒有合適住處,便邀請華羅庚到自己家,兩家合住。聞家八口,華家六人,共度艱危。由于空間狹仄,兩家之間用一塊布簾隔開,如此數年。華羅庚后來寫詩回憶當年—“掛布分屋共容膝,豈止兩家共坎坷。布東考古布西算,專業(yè)不同心同仇?!?/p>
上述史料見《貼近人民的數學大師—華羅庚誕辰百年紀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