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江南水鄉(xiāng),蠶桑是村里農事與生活的重要內容。費孝通養(yǎng)傷這兩個月,正好是一年里蠶絲業(yè)和農業(yè)活動的關鍵階段,對了解村民的生產與生活至關重要。他覺得,這段時間搜集到的村里經濟、生活與制度的材料,已足夠進行初步分析。他希望自己的調查結果能實現“對人民實際情況的系統(tǒng)反映”。
1936年夏,費孝通去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留學。在其導師馬林諾斯基指導下,他用這些調查資料做基礎,寫出了博士論文。在論文中,開弦弓村被命名“江村”。論文出版時,中文名為《江村經濟》。
此前的所有人類學著述,都是作者研究其他民族的結果?!督褰洕烽_始了人類學者研究本民族的進程,推動人類學研究進了一大步,得馬林諾斯基激賞,譽之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fā)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此書的某些段落確實可以被看作是應用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憲章”。
這本書1939年在英國倫敦出版。
王小波在其《誠實與浮囂》一文說到這本書。他讀本科時,請研究邏輯學的哥哥推薦“中國人寫的科學著作”看。他哥哥推薦了《江村經濟》。王小波看過,認為“《江村經濟》的價值就在于它把事實寫到了紙上”,“像這樣的誠實在中國人寫的書里還未曾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