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軌道,提示自己將擁有新的可能性
我在大學期間,經歷過一段灰色年代。
那時我還在讀書,按部就班地在一家上海本地報紙擔任實習記者。說是實習記者,其實在那種事業(yè)單位,需要你做的只是類似聽錄音之類的工作,事情也并不多。很多時候,我都處于無聊的狀態(tài)。比如,為大爺大媽“炮制”基礎的社會資訊,拿著一支錄音筆跑去追問肯×基為什么會漲價,然后再跑去問麥×勞,你們價格漲不漲?有時候,還會處理一些半夜去民事刑事案件現(xiàn)場采訪的情況。
總而言之,對我來講那是一段萬分無聊的歲月。
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依舊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機會,畢竟實習生總有轉正的可能,而且就算不滿意,也可以先干著等找到工作再辭職嘛。但是當有一天,我意識到自己的狀態(tài)實在不好,不好到都想不到自己要干什么的時候,就立刻辭職了。我的想法是,人不能在一種不舒服的狀態(tài)下太久,那樣他/她會忘記了飛翔的滋味,就好像被母雞喂養(yǎng)的雛鷹一樣。
這就是我的態(tài)度,與其在跑道中一圈圈地回旋,不如跳出軌道去想新的目標。不要受制于別人的現(xiàn)實主義,當你在瑣事和迷惘中被夾擊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就應該跳出來尋找自己了。
后來我在自己的日記上寫過這樣一段話:放棄,有時候是逃避,有時候是勇敢,我想人生就是要有這樣大刀闊斧地告別過去的時候,就好比蛇的蛻皮,只有放棄才能換來成長。其實,放棄是老天給人最好的禮物。敢于放棄的人,說明你看得夠清楚。而放棄了會覺得痛的人,說明你曾經真的很努力地付出,越痛苦,也就越應該覺得無悔吧!
當一個人決定放棄,往往會有兩種心態(tài)應運而生,一種是會想起往日種種,不免覺得自己走了彎路,顧影自憐。另一種則是覺得人生所行不虛,慢慢從過去提煉出一些對未來有幫助的經驗。我,更喜歡后者。
相信自己的決定,忠實于自己的晃蕩
從結束我的第一份工作,到找到我的第二份工作,這期間我一直處在一種晃蕩的階段。那時候我在上海和別人合租房子,每天都跑出去和不太常見的朋友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