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德剛:自立而后立言(6)

世道與人心 作者:余世存


但唐德剛何等樣人,年輕時看盡世界,青壯年一度與歷史做伴,十多年埋頭于中國近現代史,厚積薄發(fā),一旦出手,自然不同凡響。他開設的課自然成功。其中最得意之事莫過于七十年代初他出任紐約市立大學亞洲學系系主任一事。

當是時,他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同時在紐約市立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課。在紐約市立大學他只上中國現代史,只教一個班,每周不過一次課,而且時間排在學生不怎么歡迎的周末三點到六點。但唐德剛一出手就弄了個大班,令人難以置信地堂堂爆滿,每次都有不少學生擠在門口和窗外聽課?!靶@政治”開始了,洋人教師反感了。第二學期,他的這門課派給了洋人教師上,叫他上美國史,他照樣弄了個大班,把學生吸引過來。校方決定成立亞洲學系,要從全美亞裔學者中選聘一位系主任,還設立了“選聘委員會”。由委員會擬定的十余名候選人名單中,唐德剛排在末尾,委員會秘密投票時,唐德剛竟“十發(fā)九中”成了“黑馬”。學校當局反悔,把投票結果秘而不宣,一拖數月,到新學期開學宣布時,系主任竟被調了包!受騙的學生直沖校長室質問,校長理屈詞窮,只好向唐德剛求救。那天他正在二百里地之外上課,校長急電請他速回,當他乘坐校長安排的飛機回到學校時,校方和學生雙方都派了代表歡迎他,紐約市三家電視臺紛紛出動,唐德剛風光至極。

他確實是風光的。到他終于從教室里走出,又一次出手,“唐派散文”一說出現了。由《胡適口述自傳》為發(fā)端,唐德剛為此書所作的詳盡注釋,標志著“唐派散文”風格的形成。文史掌故,文壇佳話,社會要聞,名人軼事,風俗民情,異域見聞,他信手拈來都能順理成章,以致贏得海內外學術界“先看德剛,再看胡適”的贊譽。在《胡適雜憶》一書中,唐德剛挖掘心頭舊事,將胡適的行跡、人品、學識、交往放在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的大背景中加以憶述。此書縱談史實,暢抒情懷,發(fā)議論,明事理,傳記與文學交相契合。周策縱教授認為,“其行文如行云流水,明珠走盤,卻又有極大的真實度,簡直把胡適寫活了?!碧频聞偘阉抉R遷等人的“太史公曰”放到行文之中,使得歷史寫作更為活潑。其中功過如何,仍待讀者們評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