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故事總要留點遺憾,才足夠讓人麻木的神經(jīng)重新恢復生氣,世間被風霜塵封,才能夠體會陽光普照的感動。
醫(yī)院,是這種體會最為集中的地方。各種情感在這里與消毒水匯聚,產(chǎn)生了各自不同的化學反應。
大一的時候,鄰居家的姐姐住進了重癥病房。她原本要入住的是婦產(chǎn)科的普通病房,但是因為難產(chǎn)被推進了原本不屬于她的領地。
這個位于醫(yī)院三樓的病房,與其他病房相比,更加接近于死神。
生與死在這里不斷進行著殊死搏斗,輸贏參半。在這里,所有的溫馨都披上了擔心的外衣,時間被悲傷占據(jù)。到處散發(fā)著悲涼氣息。
因為自小便和鄰居家的姐姐親近,猶如親姐妹一般,自她出事之后,我便會每日前去探望,生怕自己哪天沒去,再去的時候她就像朵云一樣飄走了。我討厭這種感覺,就像走在自己熟悉的路上,突然一腳踩空,心也跟著直直地往下墜。
鄰居姐姐所在的病房住了三個人,為了化解一屋子低氣壓,人們都自覺地開始熟悉起來。家屬們一個個都憂心忡忡,病人們卻表現(xiàn)得異常勇敢,像極了日本電影《勇氣》里的場景。每個病人都變成了一個小太陽,用自己并不旺盛甚至不知何時就會燃燒殆盡的生命力,驅散著親人嚴重的陰郁。鄰居姐姐一直有家人陪護,所以我每次去,都不用花太多心思去照顧她,只是因為那份擔心,所以常常會探望罷了。
作為生與死的旁觀者,我在病房里認識了不少人。老刁婆就是其中的一個。她來自山東,是個心臟病患者,前不久剛動過手術,已至耄耋之年。本已經(jīng)是死神手上的人,但在她身上我絲毫沒有嗅到萎靡的氣息,相反她的精神一直很好,常常會在病房里罵人。因為都是以開玩笑的方式,也沒人愿意跟她計較,老刁婆的稱號也是因此而得來。她不愛在病房待著,總是喜歡四處走動,這個樓層的人都知道她。
據(jù)說,開始住院的時候,隔壁病房的一個小孩沒搞懂這位奶奶的性情,以為她像自家奶奶一樣和藹可親,便纏著她要聽童話故事。哪知老刁婆對哄孩子根本沒興趣,給她講了個鬼故事,把孩子嚇得好幾天都不敢去廁所。
孩子的家長找來,看到是位老婆婆,便也不好意思說些什么。老刁婆絲毫沒有內(nèi)疚悔過之意,反而對講鬼故事來了興趣,隔三差五地跑到不遠處的幼兒區(qū)嚇唬小孩子,大有把自己變成童話故事里巫婆的趨勢。后來,整個樓層的孩子見了她就躲,老刁婆這才消停下來,把注意力轉移到了與大人斗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