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可嘉的“孫青天”——孫繼魯
孫繼魯(1499—1549),字道甫,出生于沾益州松韶關(guān)村。明嘉靖二年(1523年)中進士,授澧州知州,后擢升為國事監(jiān)助教、戶部郎中、淮安知府等。擅長詩古文詞,亦喜讀兵書。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孫繼魯調(diào)任淮安知府,是年淮安大旱,蝗蟲為患,繼魯率民抗旱,興修水利,使蝗不為災(zāi),民稱“孫青天”。翌年,朝廷派御使來淮安巡視,繼魯不阿諛奉承,敢于直言爭辯,結(jié)果以“出言不遜,以下犯上”而被逮至京師問罪。
嘉靖十三年(1534年),孫繼魯任湖廣提學(xué)副使,其間著有《松山文集》、《習(xí)杜祠堂記》等,其詩文詞鋒,雄古遒勁。嘉靖十六年(1537年),孫繼魯擢升山西左參,朝廷撥給守用費銀萬兩,他毫厘不沾,與士卒同甘共苦,在山西二三年,以剛潔之風(fēng)聞名。時有按察使宗藩,聞其名,遂親視其家,果然“除敝衣外,別無長物”,深為敬重,并載酒示謝。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孫繼魯遷任陜西右布政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擢升都察院有副都御使,翌年代楊守謙巡撫陜西。總督都御使翁萬達來陜西“察失立防”,繼魯被誣告,嘉靖帝由于怒繼魯曾有“忤逆犯上”之為,遂定孫繼魯以阻撓邊事罪。翁萬達于是將孫繼魯下獄。
在獄中,孫繼魯正巧與犯有忤旨罪的御使楊爵同獄,兩人意氣相投,常作詩相慰。繼魯詩云:“憂國憂民慮自深,諫章一上淚沾襟。男兒至死心無愧,留取芳名照古今?!?/p>
后孫繼魯?shù)弥倘f達撤去三關(guān)之兵,憂憤交加.?dāng)?shù)日不進食。楊爵題詩以勸:“勸君努力加飧飯,浩蕩乾坤在兩肩”。4個月后,繼魯繼頸疽發(fā)作而卒,終年50歲。孫繼魯詩作都是用破碗寫于墻壁上,后人將其集成冊,故名《破碗集》。
嘉靖去世,穆宗繼位,宗藩為孫繼魯?shù)脑┧郎鲜枵蜒┢椒?。穆宗贊繼魯忠勇可嘉,追贈為兵部左侍郎,謚為清愍公,并賜以厚葬。
賦詩救父的“神童”、英年早逝的國子監(jiān)助教——楊方亨
楊方亨(1574—1615),漢族,南寧縣(今麒麟?yún)^(qū))人。年僅6歲即能吟詩作對,人稱“神童”。
楊方亨7歲時,其父逢冤下獄。他隨母親到獄中看望父親,見父親滿腹悲憤,哀嘆不已,即向獄卒借來筆墨,在墻上寫道:“但愿獄中無黑地,惟祈堂上有青天?!敝碛缐垡娫姾螅械嚼⒕?,遂釋放其父,獄中關(guān)押的27人也得到平反。
次年,督學(xué)使者梁某來到曲靖,獲知楊方亨6歲能詩,7歲題聯(lián)救父,心存疑惑,遂邀其面試。梁出上聯(lián):“鷺?biāo)拊仆系亍?,方亨隨即對道:“鴉飛墨點天”。
萬歷十二年(1584年),經(jīng)梁督學(xué)舉薦,剛滿10歲的楊方亨破例參加“童子試”而冠“童子舉”,隨后,亦獲選廷試,授博士稱號,出任鎮(zhèn)江教授。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擢升國子監(jiān)助教,負責(zé)經(jīng)學(xué)、太學(xué)等教授工作。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年僅41歲的楊方亨病逝于京城。訃聞傳出,京師哀慟,學(xué)子號啕。萬歷皇帝親賞“馳驛歸葬,旌表其門”。咸豐《南寧縣志》對其事跡有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