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沙漠玫瑰(3)

千古文章未盡才 作者:劉志琴


這真是一名愛國者的吶喊! 在那戰(zhàn)亂的中國,又有誰來扶持這荒蕪的石窟? 是他,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毅力,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地守護著它,直到1944年才有十多人組成簡陋的研究所。如今他已去世多年了,可他的音容宛在,就在這莫高窟山門的正前方一個高高的沙丘上,一抔黃土,一座石碑,那就是他的安息之地。與莫高窟前綠樹紅花相映照的是這里的戈壁灘,沒有樹木,沒有花草,只有一株干枯的胡楊樹,孤零零地挺立在荒原上。這與普通墳?zāi)篃o異的一抔黃土和一座石碑,卻有一個頂天立地的碑銘:“敦煌保護神”!是的,他用一生的心血和精力保護了敦煌的石窟藝術(shù),死后仍然守衛(wèi)在它身旁,沙漠就是它永遠的監(jiān)護之地。人們到這里憑吊,想獻上一束花吧,不成,鮮花在這里很快就要枯死。有人放了仙人掌的盆花,這是最能抗旱的植物了,也不成,干枯的軀干早已萎縮。能在這里長存的只有石塊,因此在墳前就多了些五彩石,這是人們所能留下的最好的祭奠。與常書鴻墳?zāi)古彽倪€有十七座墳?zāi)?,葬的全都是他的同事,這里也就成了敦煌藝術(shù)研究院的墓地。世界上有哪個單位早早為職工備好墓地的? 只有敦煌藝術(shù)研究院! 試想一下,當(dāng)一個風(fēng)華正茂的小青年剛踏進研究院就已見到他的墓地,那是什么感覺? 這意味著一生一世都要固守在這荒漠,作出終身的奉獻!

站在沙丘上向遠處眺望,在那高高的沙山上,對著莫高窟的斜坡,有一個偌大的“心”字,那是用石塊圈出的一個心形大字,“心”中又用石塊堆成“陳”、“王”兩個字,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對戀人抒寫的同心結(jié)。自古以來,就有山盟海誓一說,那是對著高山、大海的盟誓,又有誰對著浩浩黃沙起誓? 史書上沒有,文學(xué)作品中也沒有,莫高山有! 黃沙作底,石頭作證,天蒼蒼、野茫茫,唯有兩情共久長。生活在沙漠中的人自有一股壯麗而浪漫的情懷。

漫漫黃沙在這天地之間,不斷地塑造出神奇而綺麗的景象,月牙泉是敦煌最負盛名的一景。在黃沙包圍的峽谷,有一汪彎彎的泉水,潾潾水波,清澈可掬。四面是高達七八十米的沙山,人們蜂擁到這沙山上跋涉,走到最高處,用滑板滑下。每年每月每日,這山上的沙不停地下瀉,可為什么山的高度卻不見降低? 原來,每到深夜,這里就起風(fēng),從西面沙山的缺口吹進來,當(dāng)這股風(fēng)吹到泉邊就盤旋而上,那白天滑下的沙又隨風(fēng)上揚到高處,所以盡管這沙山在白天留下千千萬萬個腳印,一到清晨,一切又都恢復(fù)如初。獨特的地形和氣流,是這沙山永不沒落的秘密。在中國唯有這里的沙山得天獨厚,這是大自然對敦煌的恩賜。

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有時會突然出現(xiàn)一串串、一行行排列有序的沙包,有的圓得像球,一個緊挨一個,延伸幾百米、幾千米,陽光下金燦燦的,像是大地鑄成的金項鏈;有的扁扁的,一疊疊相連,鱗光閃閃,延長再延長,猶如大地布下的長蛇陣;有的又結(jié)成條狀,儼然是大地伸出的千萬條臂膀,臂臂相接,黑黝黝的,結(jié)成鋼鐵般的長城。乍一看是那樣的威武雄壯,不是人工哪能構(gòu)造得那樣整齊? 可這荒漠又何來這樣的工程? 再琢磨,那原是大自然的杰作,風(fēng),就是那雕刀。那無形無影的風(fēng)竟能創(chuàng)造這樣的奇跡,真使人嘆為觀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