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征淮南,武略與文韜(9)

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趙匡胤 作者:劉路


三十歲的節(jié)度使

金陵城內(nèi),勤政殿的殿檐遮住了正午的陽光,文武大臣皆垂首不語。龍椅上的李璟看著前方的戰(zhàn)報,瑟瑟發(fā)抖。他早已放棄了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可現(xiàn)如今,難道自己連大唐的江山社稷都保不住了?

短短一個月,江北十四州淪陷近半,吳越國趁火打劫,金陵三面受敵;湖南的藩鎮(zhèn)政權也受了大周詔命,叩擊鄂州。李璟吃不消了,他命人攜帶蠟丸密信向契丹求援,卻被大周的靜安軍使何繼筠俘獲。他又不斷派使臣渡江,向郭榮遞上議和書信,沒想到郭榮卻蠻橫地將書信扔在地上。

李璟嚇得一哆嗦。他明白,郭榮要的是整個江北,可江北若失,江南再無屏障,國將不國。被逼無奈,李璟只好硬著頭皮,繼續(xù)爭奪江北這塊戰(zhàn)略要地。

淝水對岸,郭榮滿臉泥污,親自搬起石頭,給拋石機裝“彈藥”。城下周軍巨石拋空,城上唐軍萬弩齊發(fā),壽州內(nèi)外尸橫遍野,淮水上下化為血河。

趙匡胤也沒閑著。他冒著比雨點還密的箭矢,乘著皮船,攻入壽州城的護城河,準備找到敵軍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那里殺進去。但他沒有發(fā)現(xiàn),劉仁贍的連弩早就瞄準了他的腦袋,“嗖嗖嗖”,趙匡胤預感不妙,猛然回頭,但見一支房椽粗的鐵箭已欺到自己面前,心中大叫一聲“不好”,卻突然被人推倒,唯聽得“啊”的一聲慘叫,鮮血四濺。

待到趙匡胤緩過神來,一員昏死的牙將正倒在自己身上。

牙將名叫張瓊,編練殿前諸班時,投入趙匡胤帳下。就在趙匡胤生死一線之際,張瓊飛身而出,用自己的身軀生生擋下那支致命弩箭。弩箭深深射入張瓊的大腿,箭頭扎在骨頭里拔不出來。張瓊疼得當場昏死過去。

張瓊被抬回營帳后,喝了一大碗酒,讓人破骨將箭頭取了出來,鮮血流了數(shù)升。如果這支弩箭真的射中趙匡胤的腦袋,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趙匡胤倒吸一口涼氣。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壽州城依然牽制著周軍主力,郭榮派出抄掠江北州縣的兵力嚴重不足。李璟新一輪援軍一旦渡江,江北沿線的周軍壓力倍增。此外,吳越與湖南的軍隊已被擊退,南唐既無后顧之憂,一舉收復揚州、泰州、舒州等江北重鎮(zhèn)。李璟的精銳部隊,卷土重來。

四月初二,面對南唐的瘋狂反撲,郭榮及時調(diào)整部署,并命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支援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奪回揚、泰二州。

與此同時,兩萬唐軍主力在齊王李景達和監(jiān)軍使陳覺的統(tǒng)率下,火速渡江。對于大周而言,只有阻止這支隊伍繼續(xù)前進,才能真正解兩州危局,繼續(xù)孤立壽州。這個艱巨的任務,毫無懸念地又落在趙匡胤頭上。

這次趙匡胤帶的人更少,還不到兩千人,屯駐在唐軍北上和周軍北返的必經(jīng)之路六合。

讓趙匡胤想不到的是,在六合遭遇的第一股軍人并非李景達的主力,而是來自揚州的周兵。韓令坤在張永德的協(xié)助下,剛剛回到揚州,但人心不穩(wěn),不少士兵向北潰逃。趙匡胤大怒,下令道:“揚州兵有敢過六合者,一律砍了雙腳!”韓令坤太了解這個說到做到的發(fā)小兒了,就算自己跑過六合,也照樣難逃剁腳的命運。一直在棄城與守城間搖擺的韓令坤終于下定決心: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揚、泰二州暫時穩(wěn)住了,但能否維護戰(zhàn)果,關鍵還在于能否擊退李景達。

趙匡胤想了個邪法子,他把自己的戰(zhàn)馬打扮得花枝招展,把自己的鎧甲擦得锃明瓦亮,大搖大擺地帶著士兵在六合的地盤上耀武揚威。

將士們異常緊張,有人終于忍不住道:“您這也太張揚了,敵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趙匡胤開懷大笑:我就是要讓人知道,我趙匡胤來六合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