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答紐約華文文學欣賞會會友
你跟同時代別人出版的回憶文學如何保持區(qū)隔?
有句老話:“不得不同,不敢茍同;不得不異,不敢立異?!蔽覀兒帽裙餐≡谝粭澊髽抢铮總€人有自己的房間,房間又可分為客廳和寢室,或同或異,大約如此。
恕我直言,今天談臺灣舊事,早有意見領袖定下口徑,有人缺少親身經(jīng)驗,或者有親身經(jīng)驗而不能自己思考,就跟著說。我倒是立志在他們之外,我廣泛參考他們的書,只取時間、地點、人物姓名,我必須能寫他們沒看到的、沒想到的、沒寫出來的,如果其中有別人的說法,我一定使讀者知道那些話另有來源。
說到這里趁機會補充一句:有些話我在臺北說過寫過,有些事我出國以后寫過說過,這些材料早有人輾轉使用,不加引號。我深深了解某些寫作的人像干燥的海綿吸收水珠一樣對待別人的警句、創(chuàng)意、秘辛,這些東西我當然可以使用它,本來就是我的。我已出版的散文集里也有幾篇“回憶文學”,那些內容我就不再重復了。
你在《關山奪路》新書發(fā)表會上說,你寫回憶錄一定實話實說,那時你用感慨的語氣設問:“到了今天,為什么還要說謊呢,是為名?為利?為情?為義?還是因為自己不爭氣?”寫遠事、說實話易,寫近事、說實話難,臺灣生活環(huán)境復雜,忌諱很多,你是否把所有的秘密都說出來了?
臺灣的事確實難寫,這得有點兒不計毀譽的精神才成。
我沒有機會接觸政治秘密,我寫的那些事件,大都是和許多人一起的共同經(jīng)歷,只是有些事情別人遺忘了、忽略了,或是有意歪曲了,現(xiàn)在由我說出來,反倒像是一件新鮮事兒了,可能引起爭議。
我說出來的話都是實話。敘事,我有客觀上的誠實;議論,我有主觀上的誠實。有一些話沒說出來,那叫“剪裁”,并非說謊?!段膶W江湖》顧名思義,我只寫出我的文學生活,凡是有寫作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我只能寫出我認為有流傳價值、對讀者們有啟發(fā)性的東西。
還有技術上的原因。一是超過預定的篇幅,實在容納不下,還有我敘述一件事情,總要賦予某種形式。內容選擇形式,形式也選擇內容,倒也并非削足適履,而是碟子只有那么大,里面的菜又要擺出個樣子來,有些東西只好拿掉,那些拿掉的東西也都對我個人很有意義,無奈我不能把文學作品弄成我個人的紀念冊是不是?
可以說,我的回憶錄并非畫圖,也非塑像,我的這本書好比浮雕,該露的能露的都露出來了。塑像最大的角度是三百六十度,任何人寫的回憶錄最多是一百八十度,我沒有超過,也不應該超過。
最后我說個笑話助興吧,有一對年老的夫妻,結婚六十年了,一向感情很好。有一天老兩口談心,老先生對老太太說,“有一個問題我從來沒有問過你,現(xiàn)在咱們年紀都這么大了,沒有關系了,可以談談了?!笔裁词履?,他問老太太:“你年輕的時候,你還不認識我的時候,也有男孩子追過你吧?”老太太臉上飛起一朵紅云,柔聲細語:“我十六歲的時候,有個男孩寫信給我,還到學校門口等我,要請我吃冰?!崩舷壬宦?,伸手就給老太太一個耳光,“好啊,到了今天你心里還記著他!”老太太掩面大哭,老先生站起身來怒氣沖沖而去,兒媳婦孫媳婦圍上來給老太太擦眼淚,連聲問這是怎么了,老太太的回答是:“不能說?。〔荒苷f??!不能說的事到死都不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