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海一人譚鑫培 (6)

中國戲劇大師回憶錄 作者:梅蘭芳 馬連良 程硯秋


王瑤卿——怡云堂王彩林的兒子,民國后尊稱王大爺而不名。不論男女名角,甚至票友,凡習青衣者,大都投拜他的門下,所以有通天教主之稱。與譚配戲如御碑亭、武家坡、南天門、探母、審頭、汾河灣、桑園會、慶頂珠、桑園寄子等無不銖兩悉稱,為人稱道。

錢金?!龖c科班的徒弟,工武凈,昆亂不擋,與譚鑫培及后起的楊小樓配戲最多,民國前后,伶票兩界,從游者甚眾,均尊稱老錢先生,其子錢寶森克紹箕裘,人稱為小錢先生,甚至有京戲的把子功架,出在錢家的美譽。

慈瑞全——在當時資格很淺,老一輩的都叫他小慈,但為譚配戲甚佳,亦頗受人重視。臨時“抓哏”,是他的特長,進宮當差,因名字“慈”與“瑞”,都應避諱而不能用,故在宮里改名為“訾得全”。

龔云甫——票友出身,資格甚老,先習老生,拜孫菊仙后下海,初搭四喜,因嗓音近于老旦,孫勸其改拜熊連喜為師,后以老旦享大名。

傅小山——也是由票友而下海,因為練過武術,所以和梆子班名武丑張黑一樣,在臺上有些真功夫。

楊小樓——楊月樓的兒子,小榮椿科班出身,后來成為武生行空前絕后的一代宗師,他進宮演戲很晚,但和鑫培一樣,特別受慈禧的賞識。

謝寶云——四喜班的老旦,他是瑞春堂錢玉壽的弟子,和同門花旦姚寶香、老生劉寶玉時稱“瑞春三寶”。謝嗓音清亮,又能唱老生,反串二進宮的楊波,在當時很為出名,后來常與老譚配戲。他有一毛病,每次戲只要一個好就夠了,前一句如果得了好,以下的就松懈了,所以又有“謝一句”的外號。

朱素云——徐小香的徒弟,也是文武昆亂不擋的全才小生,當時“羅成”一劇他的“小顯”和德珺如的“叫關”,稱為雙絕。

尚有李寶琴(外號胖寶琴),張文斌(先唱老生后改丑)等。

總之清宮挑選民籍教授,終慈禧一生,把各班頂兒尖兒的角色是一網(wǎng)打盡了。其實教習等于是掛名而已,實際的固定待遇,是微不足道的,按月僅白銀一兩,白米十口,公費制錢一吊而已,不過傳差演戲時另有賜賞,數(shù)額高下不等。

譚進宮第一次的戲,是演的“定軍山”,從此平步青云,大紅特紅。譚認為有發(fā)跡作用,故以后組班,第一天戲總是“定軍山”,以取吉利。不過話說回來,這出“定軍山”在梨園行也向來認為是一出吉利的戲,因為主角第一場出場,任何戲里通常是在上場門出場,唯有這出定軍山的主角黃忠,第一場是由下場門出場,根據(jù)左青龍右白虎,下場門是青龍,青龍是吉利的,所以能動此戲的老生往往在新年第一臺戲,或者打炮第一天,都貼演此戲(按戰(zhàn)長沙的黃忠,也是下場門出場,但情形有些不同,因戰(zhàn)長沙不是黃忠一個人的主角,第一主角應是關公,像程長庚、汪桂芬、王鳳卿等貼演此劇,都是飾演關公,其次黃忠的出場,是在第二場與魏延雙起霸上,而第一場是關公先上,所以又當別論了)。

當時宮里名角如林,演出劇目之精彩,自不待言,尤其譚腹笥寬廣,能者無所不能。唱演不局限于一門,不論自己單挑,與其他老生合作,或生旦對兒戲,都是多彩多姿而獨占鰲頭的,所以受西后寵遇特隆,譬如譚的“珠廉寨”一劇,西后特別喜愛,視為禁臠,在生時,此劇不準在外演出。又所有供奉角兒,去外埠演唱,宮里并不限制,獨譚則不能離京他適。據(jù)說庚子慈禧挾光緒西行,辛丑秋回鑾時,伶工均跪接城外,譚因病由其子小培代接,西后殊覺怏怏。逾月又未見譚入宮請安,西后傳旨斥其負恩。譚病尚未愈,由其子背負入宮見駕,泣陳病狀,西后未加面責,并謂:“我不許你死,以后還得盡力當差,讓我再享樂幾年!”當即命總管太監(jiān)李蓮英賜以丸藥,令其吞服調(diào)養(yǎng),臨行又語譚:“我是金口玉言,我不讓你死,你準不會死的!”譚受西后的獨特恩寵,由此可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