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積極的結論 2-1

沉默的大多數(shù) 作者:王小波


我插隊不久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天,軍代表把我 們召集起來,聲色俱厲地呵斥道:你們這些人,口口聲聲要保衛(wèi)毛主席,現(xiàn)在卻是毛主席保衛(wèi)了你們,還保衛(wèi)了紅色江山, 等等。然后就向我們傳達說,出了林彪事件,要我們注意盤查 行人(我們在邊境上)。散了會后,我有好一段時間心中不 快——像每個同齡人一樣,誓死保衛(wèi)毛主席的口號我是喊過 的。當然,軍代表比我們年長,又是軍人,理當在這件事上有 更多的責任,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知青娃子實在 難管,出了事先要詐唬我們一頓,這也是軍代表政治經(jīng)驗老到 之處。但是這些事已經(jīng)不能安慰我了,因為我一向以為自己是 個老實人,原來是這樣的不堪信任——我是一個說了不算的反 復小人!說了要保衛(wèi)毛主席,結果卻沒有保衛(wèi)。我對自己要求 很嚴,起碼在年輕時是這樣的。經(jīng)過痛苦的反思,我認為自己 在這件事上是無能為力的,假如不是當初說了不負責任的話, 現(xiàn)在就可以說是清白無辜了。我說過自己正在尋找積極的結 論,現(xiàn)在就找到了一個。假設我們說話要守信義,辦事情要有 始有終,健全的理性實在是必不可少。

有關理性,哲學家有很多討論,但根據(jù)我的切身體會, 它的關鍵是:凡不可信的東西就不信,像我姥姥當年對待畝產(chǎn) 三十萬斤糧的態(tài)度,就叫做有理性。但這一點有時候不容易做 到,因為會導致悲觀和消極,從理性和樂觀兩樣東西里選擇理 性頗不容易。理性就像貞操,失去了就不會再有;只要碰上了開心的事,樂觀還會回來的。不過這一點很少有人注意到。從邏輯上說,從一個錯誤的前提什么都能推出來;從實際上看, 一個扯謊的人什么都能編出來。所以假如你失去了理性,就會 遇到大量令人詫異的新鮮事物,從此迷失在萬花筒里,直到碰 上了釘子。假如不是遇到了林彪事件,我至今還以為自己真能 保衛(wèi)毛主席哩。

我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起碼在插隊時是這樣的。 直到有一天患上了重病,加上食不果腹,病得要死。因此我就 向領導要求回城養(yǎng)病。領導上不批準,還說我的情緒有問題。 這使我猛省到,當時的情緒很是悲傷。不過我以為人生了病就 該這樣。舊版《水滸傳》上,李逵從梁山上下去接母親,路遇 不測,老母被老虎吃了。他回到山寨,對宋江講述了這個悲慘 的故事之后,書上寫著:“宋江大笑”。你可以認為宋江保持 了積極和樂觀的態(tài)度,不過金圣嘆有不同的意見,他把那句改 成了“李逵大哭”。我同意金圣嘆的意見,因為人遇到了不幸 的事件就應該悲傷,哪有一天到晚呵呵傻笑的。當時的情形是 這樣的:雖然形勢一片大好(這一點現(xiàn)在頗有疑問),但我病 得要死,所以我覺得自己有理由悲傷。這個故事這樣講,顯得 有點突兀,應當補充些緣由:伴隨著悲傷的情緒,我提出要回 城去養(yǎng)??;領導上不批準,還讓我高興一點,“多想想大好形 勢”。現(xiàn)在想起來情況是這樣:“四人幫”倒行逆施,國民經(jīng) 濟行將崩潰,我個人又病到奄奄一息,簡直該悲傷死才好。不 過我認為,當年那種程度的悲傷就夠了。

我認為,一個人快樂或悲傷,只要不是裝出來的,就必 有其道理。你可以去分享他的快樂,同情他的悲傷,卻不可以 命令他怎樣怎樣,因為這是違背人類的天性的。眾所周知,人 可以令驢和馬交配,這是違背這兩種動物的天性的,結果生出 騾子來,但騾子沒有生殖力,這說明違背天性的事不能長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