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方要塞 (6)

鄭澤堰 作者:鄭碧賢


“這真是一個亡國敗家,驚心動魄的墮落行動!以如此之浪費,家庭焉得不窮!生活焉得不困!動輒謂一二元小錢,一二角小錢不要緊,不知一二元可買幾升米,已夠一人一月或半月之糧了!更不知每日一二角,每年便是六七十元,十年八年便可積累至一兩千,足夠一個小孩子一生的學費了!……”

他怎能做一個不宏不毅的人?

他到任兩個半月中走鄉(xiāng)串村、調查了解,經仔細研究,在解決修堰的矛盾中,他看到了民眾的渴求和積極性。三臺要自強!首先是自救。他決定在新一年的第一天,頒發(fā)文告,指導全縣工作,作為建設新三臺的起點;堰,元旦動工。其他農作物種植、學校的建制同時進行。

他提筆疾書:“新三臺建設大綱”,字如行云,剛勁有力,把他腦海里的藍圖,翔實地展現(xiàn);把思想觀念與計劃組織起來,腳踏實地地把它變成事實,改變三臺面貌。

一、 三臺之根本要圖在建設:

第一,當于今明兩年春季以前,次第完成涪江流域之堰工。

第二,當推廣蠶絲之生產。

第三,當普遍為植桐之運動。

第四,當發(fā)展棉作織物之手工業(yè)漸進而為小規(guī)模之機器工業(yè)。

第五,當繁殖家畜開辟荒山為大規(guī)模之開墾運動與造林運動。

姑以數字計之。第一項之建設完成,每年收益可增一百五十萬元。第二項之建設完成,每年收益可增三百萬元(照過去生產量以最低估計)。第三項之建設完成,每年收益可增一百萬元(假定全縣植桐五百萬株,每株平均收益二角)。第四項之建設完成,每年收益可增五十萬元(利用近距離之陜棉以為紡線,普及于窮鄉(xiāng)僻壤之男女農工,假定每聯(lián)保操作量此平均每一百戶,則資此以為生者當在兩萬人以上,計其價值至少當有五十萬元)。第五項之建設完成,其直接生產與間接生產更未可以數量計,姑以二百萬元計之。則總此五項,每年收益之增加其數已在八百萬元以上,竭全縣之人力財力以赴,六年之后,可觀厥成,彼時再利用此常年收益,更進而種種大規(guī)模之交通建設、文化建設、工業(yè)建設、農業(yè)建設,則令今日拮據枯窘之民生不難一躍而為美滿豐富之世界,不特過去小上海之地位可以復興,即現(xiàn)造成一個十分現(xiàn)代化之領域,亦不難企而及之。

二、 其次為治安,除整頓保甲,肅清內奸之外,尚須具備三事:

第一,須就邊區(qū)要地建筑防御工事,東起塔子山,西迄大石缸,沿柳池井、長樂鎮(zhèn)、橋樓場、南明鎮(zhèn)、葫蘆溪、攔河堰、新廟場、梨樹場一帶,各筑據點,責成各該聯(lián)保以守土之任。

第二,各聯(lián)保須時時有可供緊急調遣之武裝壯丁一百名。

第三,縣府須時時有可供緊急調遣之游擊隊一百五十名至三百名(此可就省府所定之壯丁、義勇軍補充隊斟酌活用),時時有應付非常事變之準備,時時有非常事變之戒備偵查,務使縣境內無一奸回窩主之潛伏,縣境以外縱有三百人之股匪,亦不能長驅直入為害地方。

三、其次為組織,除縣府區(qū)署聯(lián)保甲為一貫的行政機構,須言其健全靈活外,在民眾方面亦須有一層層相因廣布全縣之結構,其在外城當有外會,其在鄉(xiāng)鎮(zhèn)當有鄉(xiāng)會,集各地之耆老正紳民眾代表于一堂,在積極方面足以輔助行政機構之不足,在消極方面足以制止行政人員之為非,必如此而后足以統(tǒng)一意志,整齊步伐,發(fā)揮全民抗戰(zhàn)之威力,掃除地方公務人員孤弱偏私之缺陷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