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于生活的隨想(8)

獻給命運的紫羅蘭 作者:劉心武


我想那位當年奔波于東北黑土地上的插隊知青,他尋求談伴的標準,可能比我上述界定的朋友要高,他的前提,是對方一定要有與他等同或超過的智力水平與知識積累,并在相互交談中,要撞擊出思想的火花,生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快樂。有那樣的朋友當然更好。我所說的那位冬夜中與我在廚房中傾談的朋友,時常也能達到那樣的水平。但以我一顆易于滿足的心而言,縱使他只是承受我的傾吐,而并未主動迎擊上來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予我以哲理的啟迪、以詩情般的慰藉、以徹底解脫的痛快,我也其樂融融了。

那是怎樣一個冷寂的冬夜啊,北風在窗外磨盤轉動般地呼嘯著,居室中又不時傳來他老母和妻子的鼾聲,我們對坐著交談,嗑出一地的瓜子皮……

既然落生在世,茫茫人海中,應覓到知音。享受友誼吧,相互不設防地傾訴和傾聽,該是多么金貴的人生樂趣!

我愛我的兒子。

兒子從小戴著眼鏡,初次到我家做客的人見了總不免要問:“近視眼嗎?多少度?”

總做出如下的回答:“不是近視,是遠視,很難矯正哩!”

其實,更準確地說,應是左眼有內(nèi)斜的毛病,因內(nèi)斜而遠視,由于久經(jīng)校正而收效甚微,現(xiàn)在已成弱視。一直說實在矯正不過來就去同仁醫(yī)院動手術,但那只有美容的意義,左眼可不再略顯偏斜,卻無法改變?nèi)跻?,甚至還會導致近盲效應,所以,至今也就還沒有去動手術。

兒子的左眼為何內(nèi)斜?是先天的還是后天的?若說先天的,他兩歲以前,我們只覺得他一對黝黑的瞳仁葡萄珠般美麗,從未感到左眼略向內(nèi)偏;若說后天的,可回憶出兩歲多剛會喚人時,被鄰居中一位魯莽的小伙子抱到他家去玩耍,后忽然聽得我兒大哭,隨即他抱著我兒來我家連連道歉——在他沒抱穩(wěn)的情況下,我兒一下子摔向了他家飯桌,正好磕著了眉骨,且幸沒有傷著眼珠,當時心中大為不快,但人家絕非故意,而看去也確乎只是左眉紅腫一塊,眼珠依然黑白分明,只覺得是“不幸中之萬幸”,便敷上一些藥膏,漸漸也就平復;但后來又過了不知多久,忽覺我兒左眼球內(nèi)斜起來!那絕無惡意的鄰居莽小伙兒,怕就是導致我兒左眼出現(xiàn)問題的禍首吧?不過后來醫(yī)院里醫(yī)生細細檢查之后,卻又說很難斷定是后天摔碰所致,有的先天缺憾,是要到孩子漸大以后,才由隱而顯的——于是,后來我就對妻說:“你也這樣想好了,都是我那精子里潛伏的遺傳密碼,導致了這一后果。”她頗不以為然,我卻從這一自我定性中,獲得了很大的心理滿足。

我滿足于:兒子畢竟是我這一個體生命的延續(xù),我愿我生命中的種種優(yōu)勢遺傳給他,我也承認我必有顯性或隱性的弱點乃至劣勢,延續(xù)到了他的個體生命之中,我坦然地承擔我對他先天素質(zhì)的全部責任。同時,我相信就如同我從不怨責我的父母給我遺傳著某些弊病似的,我兒將來也不會怨責我沒有把他生成得更完美更具有在這人世上的生存競爭優(yōu)勢。

我從沒覺得我兒如何超常地可愛,超群地聰明,然而不管怎么樣,他是我的——我的親兒子,因而我有濃釅的父愛。我常常親吻和撫摸我的兒子。

十幾年以后,我兒長成一個大小伙子了,當年鄰居中他的一位同齡人,也長成一個大小伙子了,那小伙子有一天到我家新住處來玩時,對我這樣說:“劉叔叔,我真羨慕他——”他說著指著我兒,“您從小就總撫摸著他,我小時候可沒人撫摸過我,稍大點以后,我漸漸懂事了,看見您把他攬在懷里,輕輕撫摸,心里就癢癢;到后來,再看見這種情形,我就渾身的皮膚,全都麻躁起來!……”啊,他所說的,即“皮膚饑渴癥”,他生母早逝,生父娶了后妻之后,兩人都對他非常不好,尤其是后母又生下個弟弟后,他簡直就成了“多余的角色”,從未給予他輕撫柔摩的父愛和母愛,卻是令他成人后回憶起來,再加對比時,銘心刻骨地感到哀痛的!天下欠缺父母愛撫而患有過“皮膚饑渴癥”的人們,同來一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