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怎樣看透人的本質(zhì)?
人生在世,有一樣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識人的能力。不僅僅局限于經(jīng)營管理方面,婚姻啦、社會上的交往啦,各種生活場合都要求我們具備這種能力。實際上這種能力往往不是別人教會的,而是在經(jīng)驗積累過程中自然而然獲得的。然而,識人的能力,提高起來確實不易。
說到怎樣觀察人,澀澤榮一先生舉出以下三部經(jīng)典。首先是江戶時代儒學家佐藤一齋《言志錄》中的一句話,“初見時相之,人多不違”,即觀察一個人,第一次見面的印象很重要。如果我們將此言銘記在心,與人初次見面之時用心觀察,對對方的為人就會看得比較清楚。
其次是孟子鑒人的“肉眼觀察法”,即看人眼中是否有蔭翳,眼神是明澈還是混濁,由此來判斷其心智是正是邪。看對方的眼睛是否混濁雖然屬于一種感性的判斷,卻是提高自身判斷能力的出發(fā)點。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磨礪識人的能力,那么孟子的教誨就會成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技能。憑觀察眼睛去鑒定一個人,澀澤榮一先生認為這種觀察方法很準,“只要觀察人的眼睛,此人是善是惡,是正是邪,可知大概也”??梢娖渲杏幸环N將經(jīng)典的教誨化為己用的自信。
第三是來自《論語》的人物鑒定法,即“看”某人表露于外的行為,判斷其正邪善惡,再進一步,“觀”其行為動機。“觀”就是“觀察”,比起“看”來,更需要深邃的洞察力。除此之外,我們還會去觀察此人究竟為何心安理得,究竟因為什么而滿足于生活的現(xiàn)狀。
一觀行為,二察動機,三析其心安理得的原因。若是自己被人這樣觀察了,我們會有一種被看透的感覺??追蜃訉⒂^察人的要點明確歸納為以上三點,實在讓人欽佩不已。
佐藤一齋和孟子的觀察方法簡單明快,而若要真正看準一個人,澀澤榮一先生認為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孔子的識人術(shù)。經(jīng)典文本中,既有具體的,也不乏抽象的表達。我們可以挑戰(zhàn)不同水平的文本,試著將其中教授的文本化為己用。
當有人突然問“你是怎樣看透人的本質(zhì)的”時,一般情況下,在那一瞬間你會略微遲疑,想一想再回答。如果是平時依據(jù)經(jīng)典業(yè)已掌握了人物觀察法這一技能的人,就能夠立刻做出回答。
當然,完全只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作為觀察標準的人也有??墒聦嵣?,這種人畢竟不多。大多數(shù)人一般不具備識人的眼光,所以說,僅靠經(jīng)驗來觀察畢竟有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