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選摘(2)

歷史與看客 作者:張鳴


兩個糊涂丞相的故事

中國古代最扎眼的人物,除了皇帝就是宰相。宰相是百官的頭,也是百官的靶子,權(quán)大責(zé)重,上得伺候老板(皇帝),下需應(yīng)付政務(wù),有點差池,上下不討好。歷史上,只有一手遮天打算篡位的宰相,和一手遮天不打算篡位的宰相,才有真正的舒坦日子過。但是這樣的情形實在太少,所以,宰相們都比較操心,越是勇于任事者,就越操心。

對于政府而言,無為是種境界,在這種境界里,民間社會可以自然地生長,實現(xiàn)自己的均衡發(fā)展,但是,只有在抑制了官吏的權(quán)力沖動的情況下,無為才有可能。

詩人加能吏的仕途悲劇

自古以來,人如果作詩作得比較好,成了詩人,那么在做官方面,就差點意思。

古來為人稱道的清官能吏,比如狄公狄仁杰、包公包拯、施公施綸、彭公彭鵬之類,沒有一個是詩人。

反過來,建安七子,孔融詩作得好,做太守的時候,“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可有賊來攻城,只能城破而奔;另一位詩壇高手陳琳,為袁紹起草討伐曹操檄文,罵人罵得連曹操的“頭風(fēng)”都不藥而愈,但真正做事,卻百無一能;接下來,竹林七賢如此,詩與酒都很聞名,但卻沒聽說有什么政績;南朝大小謝,唐朝的李、杜,都差不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