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志明特使秘密訪華(1)

越南密戰(zhàn):1950-1954中國援越戰(zhàn)爭紀實 作者:錢江


1949年10月6日(農歷八月十五)黎明,越南海防,波濤起伏的海岸邊,靜悄悄地漂出了一只打魚的小帆船。

在海空飄行了一夜的那一輪圓月,被東方噴薄而出的霞光照射得淡淡隱去了。

帆船在波濤中遠去,藍色的大海上豎起一桅白帆,小船認定航向駛往中國的北海。

那是一個翻天覆地、滄海化為桑田的歷史轉折年代。當此之時,俯觀天下,20世紀后50年世界大分野的輪廓已經清晰可見。

四年前的1945年2月4日至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三個盟國的首腦——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還有蘇聯(lián)最高統(tǒng)帥斯大林——來到蘇聯(lián)黑海邊的雅爾塔,舉行世界大戰(zhàn)開戰(zhàn)以來的第二次會晤。他們來到風光秀麗的海濱,當然不是為了觀光美景。三位首腦都把雅爾塔會議看成是安排戰(zhàn)后世界秩序至關重要的會議。會議確定,在盟軍徹底粉碎希特勒法西斯軍隊后,由蘇、美、英、法四個大國分區(qū)占領德國,并且決定必須讓德國在戰(zhàn)后進行戰(zhàn)爭賠款。

雅爾塔會議還決定,于1945年4月5日在美國的舊金山召開聯(lián)合國成立大會,由美、蘇、英、中、法五國作為未來聯(lián)合國組織的常任理事國,在戰(zhàn)后聯(lián)合國討論解決一切問題時,常任理事國采取“一致原則”,即每個常任理事國都擁有否決權。

雅爾塔會議劃分了此后半個世紀的國際大格局。

就此分野,水流各自東西。蘇美英法盟軍消滅了法西斯德國的軍隊后,果然將德國一分為四,各占一端。戰(zhàn)爭的硝煙還沒有在歐洲大陸消散凈盡,虎視眈眈的“冷戰(zhàn)”已經代之而起。20世紀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立是當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政治現(xiàn)象。

從歐洲移目東望,戰(zhàn)爭風云漫卷整個亞洲東部。最壯觀的戰(zhàn)爭景象發(fā)生在中國,數百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長江追殲國民黨軍殘部。非洲大陸上,則滾動著掙脫殖民主義枷鎖、爭取國家獨立的陣陣雷鳴。在人類歷史上,20世紀才真正是百國林立的時代。

當此世界變化令人目不暇接之際,有誰注意到了,那只在北部灣海面漂蕩的小帆船?

清涼的海風鼓起了船帆,除了水手,船上還坐著兩個衣裝樸素、不時眺望遠方的人。其中的一個三十七八歲年紀,略顯老成的樣子,他是越南民主共和國華僑司司長、胡志明領導的印度支那共產黨的華僑工作委員會主任李班。他打扮成商人模樣,奉命秘密前往中國,進入解放區(qū),去找中共中央委員會,使因為各自的解放戰(zhàn)爭而多年未通音訊的越中兩黨中央重新建立聯(lián)系。

這個使命非同一般,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特意選中了李班,親筆寫下一封致周恩來和鄧穎超的暗語密信,命李班面交。這項任務關系國家命運,為了萬無一失,印支共中央另派一位精通華語的干部阮德瑞作為李班的副手,兩人分路前行。阮德瑞走陸路,步行越過中越邊界,從芒街進入廣東的東興,再尋道去中共解放區(qū);李班走水路,爭取到中國后與阮德瑞會合,一起與中共中央代表會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